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吉林公考申论范文参考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吉林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一)

  “物有甘苦,尝只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攻坚克难,经济实力迅猛增强;五年稳扎稳打,民生福祉大幅;五年革故鼎新,改革迈出有力步伐;五年勇担责任,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五年从严治党,党风政风与日俱新。在历史长河中,五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在接下来大有作为的下一个五年——“十三五”期间,我们每一个普通青年都要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投身三农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一提到农村、农业和农民,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其实这只是传统农业的“标准像”,而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用科学的理念来管理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可谓“脱胎换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加呼唤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投身三农。

  投身三农事业,要拿出“不斩楼兰誓不还”的韧劲。与车水马龙、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相比,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物质文化生活上都落后于城市,我国依旧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时期,不少青年是生于城与城市的土生土长“城市人”,对于农村缺乏认识和了解,甚至投身三农后,因为条件艰苦而中途放弃。因此,投身三农凭的不仅仅是一时的激情,更需要长久的坚持与付出。

  投身三农事业,要拿出打造“两个文明两手硬”的干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全部车诺的总括和结晶。纵观古今、放眼中外,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汉唐盛世、康乾盛世,还是时间文明史上的古埃及、古巴比伦,都曾创造了强盛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代表那个时代的精神文明。而我们在改造农村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人均收入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我们却面临农村文化“失根”这样的窘境,受城市文化的冲击、空心村的影响,传统农村文化在凋敝。习近平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

  作为投身三农的青年中坚力量,在大有作为的广大农村地区,我们不仅要推广科学种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更不能忽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如:在村落建立“农家书屋”鼓励大家农闲用阅读来充实自己,逢传统佳节,组织节庆活动,让农村文化“活”起来等方法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的农村生活,一直令人向往;若在其中加入书香的飘逸、节庆的欢腾则更会增添现代化农村的魅力。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这是国家意志,作为一名有理想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用自己热情似火的青春年华驻守农村,用自己挥汗如雨的实干精神助推农业现代化,用自己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带动农民思想进步!

  吉林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二)

  发展公益事业 打造幸福乡村

  伴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正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今的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经济建设可谓朝气蓬勃、十分红火。然而相比之下,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面前却显得相形见绌,农村教育水平低、医疗卫生发展滞后,残破不堪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犹如人体的双腿,任何一方面出现了问题,社会都难以在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滞后的农村公益事业,不仅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健康道路背道而驰,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社会安宁和谐之梦想更是难以实现。因此,必须立足农村实际,发展壮大公益事业,才能为打造幸福乡村添砖加瓦。

  发展农村公益事业,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经费困难,是大多数农村在创办公益事业方面的最大“绊脚石”。就拿农村教育来说,尽管国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但这并不足以掩盖农村教育资金缺口的尴尬问题。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欠缺,就连“普九”这种理所当然的任务也变得踉踉跄跄,农村教育的发展简直步履维艰。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财政投入比重,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公益事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并增加乡村教师等乡村工作者的学习锻炼机会,提高福利待遇。

  发展农村公益事业,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光阴荏苒,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在基层奉献了青春,用一颗热忱之心投身于农村的建设中。无论是普普通通的“原则书记”季宛冲,还是曾经解甲归田的“书记”甘祖昌,无不告诉人们,农村事业的兴旺同样离不开 的基层干部。基层领导人的思想的高度、作为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必须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 的基层干部,将更多、更强的人才投入其中,引领农村公益事业的快速前进。

  发展农村公益事业,须推行科学管理机制。当下在联产承包的大环境下,轻装上阵的农民在致富的道路上实现了腾飞,而这却给集体性质的公益事业带来了难处,事难议、议难决等现象凸显。而农村公益事业涉及医疗、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民生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其发展也必然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因此,要想推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必须以科学的管理机制作为有力 ,可建立“一事一议”管理机制,充分结合民意,并且增强议事透明度,依法议事,真正做到科学决策。

  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始终是党和国家奋斗的目标,而农村落后的公益事业显然不能满足百姓的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是农村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只有竭尽全力将资金投入、人才建设和管理机制都做到位,才能实现幸福乡村的美好愿景。

  吉林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三)

  坚决转变作风 塑造党性标杆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关系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能否持久?执政基础能否稳固?根本点就在于:党是否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

  长期以来,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这些弊端腐蚀了党员的党性宗旨,割裂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侵害了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它们犹如中国健康躯体上的病毒,如不对症下药、直达病灶,党组织就会腐烂,党就会走进历史和现实的死胡同。因此,我们要坚决转变工作作风,塑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标杆。

  坚决转变作风,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出发点。羊群行动靠头羊,作风转变靠干部。领导干部就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领头羊,他们的言行举止能带动工作人员令行禁止、能引领人民群众所思所想、能营造经济社会良好风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宗旨作风,赢了历史和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党中央,始终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态度和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天,强调反“四风”,实施“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真正把作风建设落到实处,为党的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决转变作风,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是切入点。坚持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论断,是不断应对化解国际国内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转变作风就是要牢牢牵住群众路线这个牛鼻子,才能出实招、见实效、得实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一年多来,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百姓,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把党的服务理念、惠民政策深入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为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作风考卷。

  坚决转变作风,注重惠民改善民生是落脚点。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说:“要以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呼声倒逼改革。”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我们简政放权,从中央到地方简化办事流程、缩减审批事项达上千项,激活了广大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们摆脱“官本位”、“官老爷”的弊病陋习,不断解除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住房难、养老难等一系列民生问题……这些看的见的作风转变,就像旭日暖阳照进每个人的生活,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果说我们部分领导干部作风是“雄关漫道真如铁”,那么今天的作风建设就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作风问题不是涉及一人一地的小问题,是关乎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大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危亡的大课题。我们要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洗洗澡、照镜子、正衣冠,让作风转变直道加速、蔚然成风,不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重托。

看过“吉林公考申论范文参考”

9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