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广东公考申论范文参考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广东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一)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庄严时刻,天安门广场上,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的乘车方队在摩托车护卫下最先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敬礼;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等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举国上下,人们缅怀浴血奋战的抗战英烈,讴歌伟大的抗战精神,凝聚起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回望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追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不懈抗争和持续奋斗,道出了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屈辱走向富强的力量所在,鼓舞起亿万人民沿着英雄足迹前进、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人民崇尚自己的英雄,祖国需要自己的英雄。以树皮棉花果腹的杨靖宇面对敌人的劝降,凛然回答:“不必多说,开枪吧。”张自忠战斗到最后一刻,“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没有命令,死也不退”,新四军“刘老庄连”82名官兵血战到底,全部壮烈殉国……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千千万万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唤起了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民族觉醒。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他们的浩然正气光照千秋。

  英雄来自人民,人民哺育英雄。十四年抗战,多少母亲送儿上战场,多少百姓毁家纾难御敌寇,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陷敌于灭顶之灾,是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的是传承英雄身上展现的伟大精神。当年,无数抗战英雄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信念,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我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就是要弘扬这种精神,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守卫和平、开创未来,实现无数先贤英烈振兴中华的未竟夙愿。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精神引领。追忆八路军击溃日军的黄土岭之战,作家魏巍曾这样写道:“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在同侵略者殊死搏斗的血火淬炼中,抗战精神百炼成钢,激励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样需要英雄,需要新时代的英雄精神。

  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就一定能筑牢信仰的基石、振奋精神的力量,戮力同心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辉煌。

  广东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二)

  建设宜居新城 增进民生福祉

  立交桥、地铁、机场等,这是城市交通发达的见证;写字楼、工厂、购物中心等,是城市商业发展的标志;城市发展进步了,然而市民的幸福感受却没有随之提高。房价虚高、交通拥堵、垃圾围城、城市看海,这些“城市病”成为困扰城市中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当下的城市建设应该是升级版的,这考验的不仅是城市经济实力,更是政府建设规划大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仅仅停留于高楼大厦、也不应止于GDP数字的增长上。所有发展都应该是为人来服务的,城市建设同样应考虑到人的需求。所谓城市宜居性,指的便是城市应该适宜人居住。“宜居”包含内容很多,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要求。

  宜居城市首先应该是人文的城市。人文城市概念的提出,强调的是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讲到南京,我们会想到六朝古都的往事和秦淮河畔的吴侬软语;讲到杭州,我们会想到苏白二堤的典故和咏诵西湖的千古名篇;再如巴黎的时尚、纽约的前卫、伦敦的古典;每个城市正是因为不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核,才有着不同的特色,拥有自己的个性。城市的个性,恰恰是某座城市居民之所以为该座城市居民的标志,市民的归属感由此而生。因此,建设宜居城市需要在人文内涵上下功夫,从而增强市民归属感。一方面,需要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更需要城市管理者在建设过程中,把“文化”纳入城市规划,真正凸显城市人文内涵,不盲目跟风一味追求“高大全”。

  宜居城市还应该是智慧的城市。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电子技术和知识创新支持下,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及社交网络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互联、融合的新型城市形态。它是数字化城市的“2.0版”。智慧城市建设将带动卫星导航、物联网、智能生活、软件服务等多种相关行业带来发展新契机,从而挖掘出地方经济新增长点。同时越来越发达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带来的会是更便捷、更有效率、更丰富多彩的未来。此外,现今,很多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住房不足、失业、疾病等问题的挑战,“智慧城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条可行道路。智慧城市是宜居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设过程应致力于城市的网格化、信息化、科技化水平,让城市生活更便利。

  宜居城市更应该是绿色的城市。绿色城市是生态型的城市,它意味着污染全部控制、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调查显示,当前城市生活的舒适度越来越高,身体疾病却也越来越多,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各种心理疾病也日益被人关注。我们身心健康与生活工作环境有着直接关系。雾霾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垃圾处理不当会滋生蚊蝇;传播传染病毒;水质变差影响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等等,不一而足。城市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发展的提倍涌现。一个见不到蓝天白云、听不见鸟语、闻不见花香的城市,怎么能算得上是适宜居住呢?所以,促进城市生态保护,完善城市绿化体系,改善环境污染问题,以绿色、生态、环保为指标,推进绿色宜居城市建设正当其时。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所有的城市都是疯狂的,然而是华丽的疯狂”。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建设宜居新城市,是由“为生计建城”向“为生活建城”的华丽转身。“生计”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生活”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管理、文化内涵以及生态环境等同步。“如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而不是更糟糕”,其答案便在于此。

  广东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三)

  束道德缰绳 策技术奔腾

  ——技术与道德需并驾齐驱

  指南针的出现为人类拉开浩浩荡荡的海上征程指引了方向;电话机的问世为人类远距离的情感交流加设了桥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航海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可能。技术的革新毋庸置疑的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然而,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由于技术的便利也为投机取巧、违法操作提供了可能,由此,各类失德行为频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和群众生活。如何处理好科技发展与社会道德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技术的革新与道德的建设是互相促进、相互统一的。一味追求技术的进步,而忽视道德建设,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就会如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如若因片面执着道德要求而因噎废食,不求进步,也不利于社会文明的前行。因此,在推动技术革新的同时,要加强道德建设,让两者并驾齐驱,愈行愈远。

  技术的腾飞需要道德的保驾护航。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事的准则和规范,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遵守道德规范就要求人们要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技术作为社会变革的先驱,直接应用于社会生活。无论是网络给人类创造的虚拟世界,还是电子商务给人们提供的便捷生活,都与人这一社会主体息息相关。纵观技术发展历程,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获得赞誉的同时,却始终因其被不当利用而广受诟病。而道德的规范正好能弥补技术发展中这一短板,约束人们的操作行为,规范人们价值取向,从而能让技术更好的发挥其正面促进作用,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道德的进步需要技术的正向推动。道德的步伐是追随社会进步的脚步不断前行的,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自然而然会渴求符合社会需求的道德的出现,回首茹毛饮血的原始年代,人类生活的重心只在生存。而后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争、独裁、暴力统治后,慢慢朝文明、和谐的方向前行,道德的约束力量也愈发凸显。可见,道德观念的进步程度依托于社会进步的程度。而科学技术正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科技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根基,激发了人们的道德渴求,从而产生自觉规范自己言行的理念,为社会道德的进步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此外,一系列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加大了非道德行为的成本,侧面鞭策了社会道德的前行。

  要实现二者的并进,我们首先要建立科学的道德规章机制,对于失德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规范科技环境下的道德体系。同时,应自律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为科技进步营造良好氛围。再次,积极推动技术革新,为道德的建设提供技术。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知识在使人明智的同时,也会衍生出美德。因此,技术的进步与道德的建设相是互统一,齐头并进的。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要积极发挥道德的作用,让技术与道德并驾齐驱,为人类的幸福生活铸就辉煌。


看过“广东公考申论范文参考”

9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