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安徽公考申论经典范文参考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安徽公考申论经典范文参考(一)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基础。不重视人的城镇化,必然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前进一分一毫。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进城农民在心理、行为上的适应问题,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也要创新管理,多开展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他们的城市生活,并且解决农民工的工作问题,让他们的子女可以共享教育资源,让他们能住上经济适用房,真正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新型城镇化,要以“新城建设”为依托。土地是城市的基本要素,是人类活动的空间和场所。我国近年来搞的“古城复建”和“新城建设”往往成为开发商和政府分羹的盛宴,严重损害了老城居民的利益,因此,以后的新城建设,不能以经济为导向,而要以人民利益为先导,本着“有机更新”的原则,在保留古城风貌的同时又加入现代元素,遵循城镇化自发生长的内涵,做好规划,造真正利福百姓的新城。

  新型城镇化,要以发展“旅游业”为导向。工业化依托下的城镇化被证明是违背生态文明理念的,我国万万不可再走这条老路。反观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居民消费中旅游休闲的比例逐年,我们有条件开辟以旅游业为先导的城镇化道路,这样不仅可以拉动内需,带动产业聚集式的复合型消费,而且可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兼而保留乡村民俗,促进城乡融合,可谓一举多得。

  田园城市,这个设想多么美好,诗意栖居,泥土芬芳,人人都为之神往,我国只要创新发展思路,重视人的城镇化,打造科学内涵的新城,再辅之以旅游业的导向作用,新型城镇化将呼之欲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梦想也将不日成为现实!

  安徽公考申论经典范文参考(二)

  坚守不可逾越的红线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是从一次次事故中得出的血的教训,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这条红线深深刻画在头脑中,坚决落实到行动上,痛定思痛,举一反三,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

  这条红线是一条生命线。坚守这条红线,就要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是最基本的社会伦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坚守这条红线,就是尊重生命,尊重人民。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最宝贵,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民的幸福,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一点代价,但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们要的是人民得实惠的发展,不要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发展;我们要的是人民更幸福的发展,不要损害健康损害生命的发展。

  这条红线是一条高压线。坚守这条红线,就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再多的GDP,再大的政绩,也无法弥补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坚守这条红线,就要摆正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搞建设,谋发展,首先要看看是不是对人民有利,人民生命安全有没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必须安全,不能以任何借口放松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健康发展,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这条红线是一条责任线。坚守这条红线,就要高度负责,严防死守。切实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党和政府的责任。责重山岳。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状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在预防上下更大功夫。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将安全防线建立在企业基层一线。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第一线,到事故多发地、易发地,彻查隐患,及时处理。要针对发现的问题,完善安全生产措施,严格监督考核,加强安全监管。只有思想认识上坚定到位、制度保证上严密周全、技术支撑上科学先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才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们要时刻绷紧这条红线,松不得,碰不得。各地区、各部门要将安全生产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把握,把安全生产与科学发展相结合,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相结合,与落实为民务实的要求相结合,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理念,同心协力,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明显好转。

  安徽公考申论经典范文参考(三)

  保护文化内涵打造城市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纵横发达的交通网络,川流不息的各色车辆……这一幕幕勾勒出我们城市发展取得的成绩。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成绩背后的不足:从中国式过马路屡禁不止到违章停车随处可见;从建筑风格雷同到城市格局单一;从人们休闲方式的匮乏到城市发展缺乏后力……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其问题也愈加凸显。分析这些“城市病”,我们能发现其病灶在于城市文化内涵的缺失。要提高城镇化质量,打造城市,必须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和凸显文化内涵。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和凸显文化内涵,能够人们文明素养,改变城市面貌。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里楼越来越高,路越来越宽,车越来越多……但是这种城镇化只是一种低水平的城镇化,人们的文明素养并未跟随着城市的硬件设施同步发展。这不但严重影响市民日常生活的幸福指数,更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甚而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极大违背了我国大力发展城镇化的初衷。在重重问题背后所潜藏的深层原因则是文化建设不足所导致的公民文明素养低下。试想,如果执政者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能够将文化建设放在首位,这些问题还会像乌云一样笼罩着整个城市吗?答案不言自明。因此,要建设城市,就必须将文化建设全面融入城市建设中,不断提高民众的文明素养。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和凸显文化内涵,能够形成独特的文化名片,城市魅力。“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因剪纸蔚县蜚声中外;“大好河山张家口”让“边地”张家口声名鹊起;完整的水乡古镇风貌让乌镇成为旅游者心中的天堂。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是因为它们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文化保护工作的成功一方面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高瞻远瞩,不管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整体规划,政府都给文化保护留出足够的空间,将文化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则归功于民众的积极参与,近年来我国民众文化保护意识逐渐提高,积极响应政府的各项文化保护政策,成为城市文化保护工作的主体。政府与民众的协同努力,使文化之花绽放在各个城市,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那么如何才能让城市发展得更好,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呢?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不断保护和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只有文化才能让城市如花朵开放在广袤的大地,如星辰闪耀在暗色的夜空,如浪花奔腾于静谧的海洋,充满美感与生命力。


看过“安徽公考申论经典范文参考”

9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