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公务员申论考试题目及分析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公务员申论考试题目(一)

  2016年12月中旬,河南省林州市遭受到了雾霾侵袭,该市发布了“关于启动红色(I级)预警应急响应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不过林州市临淇镇一中似乎并没有当回事。据媒体报道,该校不仅没有给孩子放假,还组织几百名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考试。按照该校冯校长的说法,19日上午“虽有薄雾,但雾霾并不严重”,至于下午的考试,“组织都组织了,就考完吧”.

  【标准表述】

  [雾霾的影响]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雾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政府高度重视雾霾危害,并将其纳入空气质量治理目标。各地在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更是将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措施纳入到公众防护措施中,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问题剖析]

  重度污染天气,学校是否停课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的健康,也是学校履职尽责意识强不强的直接反映,更是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得怎么样的一次检验。因此,就该校此次雾霾天组织学生露天考试而言,这种说法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脚。第一,面对雾霾,学校不想着如何让学生免受污染侵害,反而组织大多数学生集体“吸霾”,是对学生健康的不负责任。第二,在当地已启动了重污染红色预警、发出停课通知的情况下,学校执行不到位是严重的失职。

  [启示与对策]

  这警示学校:要充分重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布红色预警和停课通知,正是为了学生的健康考虑,在这种情况下还组织学生露天考试,说明学校没有理解领会上级部门的安排。为了教学目的而让学生付出健康代价,是不可取的。任何时候,学生的健康都和教学同等重要,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是要提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工作者对雾霾危害的认识,增强雾霾天气下优先保护学生健康的紧迫感;另一方面,有必要探讨应对雾霾天气的统一规范,使各地在什么情况下停课,什么时候停课,执行不力如何处罚,以及如何保障学生健康等方面有明确依据。

  这警示有关企业单位:要严格遵守、及时响应预警信息。近年来,虽然有关方面加大了治霾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一些“慢半拍的反应”甚至对应急举措的“拒不执行”,也给治霾带来了重重阻力,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必须加强监管,规范应急机制执行;同时,加大处罚和问责力度,铲除少数违法违规者的侥幸心理。

  公务员申论考试题目(二)

  背景链接

  2016年12月,在河南省汝州市某重点工程开发过程中,经文物部门勘探和发掘,在规划的文化广场中心地带,发现百余座汉墓。但在考古发掘期间,13座汉墓被挖开,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就在等待规划设计保护方案时,近日施工队还将考古发掘后的所有墓葬坑夷为平地,继续施工作业。汝州宣传部表示,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实施破坏行为的涉事公司进行40万元的行政处罚。

  综合分析

  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闻名世界,而出土的各类文物就是最好的证明。在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应该说,上至中央,下到民间,社会各界大都对文物保护有着越来越清醒的认识。但从河南汝州千年汉墓遭遇破坏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环顾当下,从地方发展来看,文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尤其是,当一地经济增速放慢,相对于投资、考核等“硬杠杠”,文化保护难免沦为“软约束的橡皮筋”.社会观念层面,相对于权势、财富等“硬通货”,文化很难真正“自尊”“自信”,还常以“穷酸相”示人。即便从个人角度看,在房价、教育、医疗等生活压力之下,谈论“诗和远方”的文化追求,多少有点“小众色彩”和“小资味道”.

  一边是文物保护,一边是商业开发——在某些地方,这两种诉求俨然势如水火。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巨大驱动力下,对于文物的保护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很多时候,不折不扣地执行文保政策,甚至会被一些人视作“拖累城市建设”.商业开发强势,文物保护弱势,是当下一些地方不争的事实。所谓传承历史、敬畏传统,在现实的利益盘算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启示与对策

  认识到文物的价值,更要扞卫文物的价值。以最大的诚意保护文物,需要完善、有力的执法体系为之兜底,关键是改变基层文保部门一贯以来的弱势状况。比如,从财政拨款、管理归口等方面着手重新梳理,尽可能强化其独立行使职权的能力和底气;优化现有的文物行政执法方式,探索建立直接参与的专业执法队伍,确保文物执法权能够更为集中、有效。一言以蔽之,要用健全的制度遏制屡禁不绝的破坏冲动,创造文物保护的新局面。

  建立惩罚和激励机制,那些保护文物卓有成效的人,也必须获得公允评价和公平对待。如此,才能真正让文物保护工作有神圣感、获得感,才能真正守护住历史文化。

  公务员申论考试题目(三)

  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日前发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供给侧、葛优躺、套路、蓝瘦香菇等流行语入选。每一句流行语都代表着一起事件、一种情绪,在流行语身上能够看到时代的丰富多彩,以纵向眼光品读,更会读出一种进步。

  不过,面对风起云涌的网络流行语,着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直言不讳地说,有些网络流行语挺幽默,让人有美好的感觉,但“有些词让我特别的反感,比如‘小鲜肉’,哪怕你直接谈对性的欲望都比谈‘小鲜肉’好听”.

  【标准表述】

  [意义]

  语言文字是有价值、可利用的资源。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语言资源丰富。保护和传承各民族语言文字,建设开发国家语言资源和文化资源,有利于展示大气包容、兼收并蓄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先进性,确立并不断提升文化自信。

  [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

  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符号,是社会存在的镜像。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语言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与温度。类似“小鲜肉”这样的词汇,经由互联网传播,业已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网络语言的生命力为何如此顽强?道理亦不复杂:一方面,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人。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已成为生活的必备。另一方面,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迅速——因为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而新媒体则原始而粗放得多,更为山呼海啸、泥沙俱下。

  互联网进入中国20多个年头了,语言在网络化进程中,既在承续和扬弃,也在裂变和重生。就像王蒙所说:“老的语言也许沉淀了几千年,我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语言本身也会发生变化。有人适应这种变化,有人讨厌这种变化。有些词流行过一阵就灭亡了,这样的自生自灭是很正常的。”

  [原因分析]

  纵观近几年的流行语,总有一些只是风靡于某一年度,然后就随风逝去,很少有真正沉淀下来的,比如“主要看气质”“断舍离”“_喊你回家吃饭”不胜枚举,这样的流行语其实就犹如“快餐文化”一般,来得快去得快,宛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虽偶尔被人提及,但终究少了时代的寓意。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况,与我们的网民群体强大不无关系,在这个“唯快不破”的时代里,一些流行语的产生充满了偶然性,比如“蓝瘦香菇”,就因为谐音了“难受想哭”,瞬间被网民玩转于各大网络空间,但其中的文化积累和营养必然经不起时代的推敲,且缺乏真正的内涵,这样的流行语难免会在最后随风而逝;一些流行语则是单纯的表达了娱乐性,如“葛优躺”“小目标”“吃瓜群众”,这类流行语只是反映了当下一种草根的自我嘲讽和自我娱乐精神,缺乏生命的持久力,最后也难免会像流星雨一样,留下一道轨迹,然后消失在语言的“大千世界”里。虽如此,但这些流行语终究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折射和个体的内心独白,“以我口说我心”,无论流行语如何兴起或者如何消失,它毕竟暗含了一种情感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群体的心理状态。

  [参考对策]

  第一,防止恶俗语言习惯对汉语言文字的侵蚀,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所在。这里包含相辅相成的两个层面:一方面,我们要相信汉语言文字的自净能力,没必要风声鹤唳,要尊重语言文化的汰选规律;另一方面,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能敏锐发觉网络流行语中的“病毒”,并在传播使用中多些规范意识、规则意识。

  第二,要想让流行语化为“陨石”,长存于世,就必须让它充满文化积淀和时代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蛮拼的”“点赞”,代表了人生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而“工匠精神”折射出了人们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力求完美,“供给侧”更是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有的词语乍一看,或带有一些政治意味,但老百姓却喜闻乐见,愿意接受,就说明它是有内涵的,是能在历史长河中经得起大浪淘沙的。其实,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要它有语言文化的内核,能够给人带来满满的正能量,给人以历久弥新之感,它就定能“月华不谢,清风长存。”
看过“公务员申论考试题目及分析”

8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