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年云南公务员申论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年云南公务员申论范文一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建筑用砂需求激增,砂石价格持续走高,普通的砂石资源变成了让人眼热的“软黄金”。大量非法采砂船涌入长江干支流,一时间,过度开采、乱挖滥采江砂盛行。铁铲过处,留给河道的是千疮百孔的伤痕。报告指出,保护生态环境需须依靠制度,需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法治是最成熟最定型的制度形式,保护河道安全,需须重视法治,要善于运用法治的力量守护水生态文明。

科学立法,加强制度保护,夯实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在暴利的驱动下,河道非法采砂活动屡禁不止,不仅给河道及防洪安全造成威胁,也给水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一定的危害。建设水生态文明,需须实现最严格的制度,用制度保护环境。亚里士多德曾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以长江非法采砂为例,行政处罚产生的震慑力远远不够,违法成本过低,是非法采砂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为了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保证河道防洪等方面的安全,需须严格科学立法,通过追究河道非法采砂者刑事责任,加强制度保护,守护水生态安全。

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筑牢水生态文明建设防线。目前长江河道管理管理上尚缺乏衔接,在执法过程中,支流、湖泊往往成为违法采砂船躲避干流上高压严打的避风港,一些河流滥采乱挖现象依然十分突出。要达到依法、科学、有序的采砂管理目标,需要加强部门管理合作,加强日常巡查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有效维护河道安全。我们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创新执法方式,加大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需依、执法需严、违法需究,切实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秩序,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态文明是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如何用法治的刚性力量守护好水生态文明,是一个亟待解除的问题。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标本兼治,以法治守护水生态文明,确保人们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2017年云南公务员申论范文二

海洋保护与开发应统筹兼顾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资源丰富,为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宝贵的资源。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激增,由于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保护不当,出现了海水水质变差、污染严重、众多鱼类绝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如何处理海洋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海洋的保护与开发,犹如硬币的两面,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二者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保持原生态,不开发,是浪费海洋资源;只开发,不保护,那么海洋很快就会死掉。因此,在海洋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海洋的保护与开发应当统筹兼顾。

对于海洋开发来说,保护是前提。只有更好的保护好海洋健康,才能真正利用开发海洋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纵观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在利用海洋资源发展了社会经济,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同时,也给海洋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遭到了海洋的报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有力的证明这一点,可见海洋在开发的同时也需要保护。我们要着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宣传海洋保护,使海洋健康能持久保持下去。为更好地开发海洋资源提供切实的保障。

对于海洋保护来讲,开发是目的。海洋的开发归根结底是以人类的需求为根本目的,也即科学发展观中提到的“以人为本”,离开了海洋的开发谈保护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海洋的合理开发会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从而真正实现更好的保护。海洋生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储备丰富,海洋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可谓历史发展之必然。尤其是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发展,所以我们要在保护好海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社会经济,造福人民。

要统筹好二者的关系,我们首先要树立海洋的环保意识,坚持海洋开发、环保先行。采取有效的宣传措施提高人们对海洋保护重要性的意识。同时,还要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低污染甚至无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再次,建立健全海洋保护与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海洋排污,有效治理海洋污染,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

海洋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既要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统筹兼顾好海洋保护与开发,才能让海洋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2017年云南公务员申论范文三

聚焦消失的水源地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之基础。然而,当前我国城市原有的水源地正在遭受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威胁,污染随时都可能突破脆弱的防线。当一个个水源地告急,当“守着松花江,寻找水源地”等类似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我们不得不问,可还有一方净土储存着一汪清水?

水源地保护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这不仅与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气候条件复杂等客观因素相关,更关系到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到跨地 区、跨流域之间的利益格局整合。拨开种种现实迷雾,丹江口水库、官厅水库的遭遇,已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样本——水源地污染,其实不仅仅是保护的问题,更是 发展的问题,是各方利益协调的问题。

“饮水当思源”,保护水源地,关系到千千万万的人们能否喝上放心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个人,在现实利益面前,这些宏大的命题、责任似乎又变得虚无缥缈,不堪“私”字当头的轻轻一击。

地方要GDP、企业要利润、个人要致富,在这些赤裸裸的利益诉求面前,青山绿水沦为私利者的囊中之物。水源地保护的压力来自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冲动,不惜“血本”、不计代价地“上大项目”,成为地方的经济支撑。如果这些项目是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环保压力将更大。一些企业飘红的业绩背后,染黑的是良心。同时,水源地上游的农村地区发展对于化肥、农药等投入过于依赖,使农业面源污染日渐加剧。于是,一小部分人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使得更多的人用更长的时间来承受污染之痛:北京曾下大力气挽救污染严重的官厅水库,但时至,官厅水库也没有恢复水源地功能,只能作为应急备用。

责任和利益的天平之所以会失去平衡,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法律的约束和机制的调节,使得逃避责任的污染者得益、守法负责的“老实人”吃亏。要改变这种 局面,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法律约束。重典方能治乱,立制才有长效。只有实行最严格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另一方面,必须建立起生态补偿的利益机制,协调好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应该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要让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输出这种产品、服务获得经济补偿,进而支撑其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可饮用的、安全的水已经不仅是生命延续的,更是对城市幸福感的考量。水源地保护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无疑对管理者的智慧提出了严峻挑战。只有拿出改革的勇气,痛下决心、真抓实干,对于生命之源的保护才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美丽中国”之梦才可能会实现。

看过“2017年云南公务员申论范文”

86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