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云南公务员申论热点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云南公务员申论热点一

  2016年10月,有报道称西安等22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此,我国已有118个森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效令人欣慰,未来森林城市如何创建、森林惠民之路如何铺设,同样值得深思。

  |综合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立市”已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也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自觉追求。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也是城市的底色。从这一意义上看,“创森”不仅仅是种树,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转型。这意味着,追求发展,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评价发展,不仅要重数字GDP,更要重绿色GDP;考核政绩,不仅要看发展速度,更要看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随着我国做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森林城市建设上升为一种国家重要实践。可以说,“国家森林城市”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也是对城市生态建设成就的最高评价。从园林城市到森林城市,名称的改变也昭示着,森林与民生的融合更加深入和全面,森林惠民效应更加彰显。

  然而从科学角度看,树木的生长有其周期和过程,“创森”的效果也难以立竿见影,大量投入换来的往往是“看不见的政绩”。因此,“创森”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为“创森”而“创森”,而是要用科学精神与科技手段,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效果。在“创森”的过程中,不是围着指标转,而是围着民生建。要让森林城市建设成为老百姓自己的事,让公众既成为“创森”的受益者,更成为“创森”的主力军。

  |对策措施*

  专家总结,绿色是最好的发展,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要通过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增加城市森林绿地面积,使老百姓出门能见绿、游憩在林下、休闲进森林。

  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带动地方经济,让“创森”红利惠及更多百姓,让林农钱袋子更鼓。

  要建设“林城一体、林文相融”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和繁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在全社会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财富的生态观,最终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让百姓实现“诗意般地栖居”,享受高品质生活。

  2017云南公务员申论热点二

  “不卖产品卖服务”、从装备制造商变身工程总包商、借PPP模式进军公共服务市场……2016年9月,正在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国内一批装备企业深耕服务领域的探索引人关注。借“软服务”做优做强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

  2016年7月,工信部、发改委、中国工程院共同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转型行动指南》,倡导优势企业再造产品形态和生产流程,为客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和专业化解决方案。本届制博会上,由工信部组织的“服务型制造万里行”活动走进东北,众多大型装备企业与服务型中小企业展开激情对接。服务型制造已成中国企业转型升级躲不开的选择。

  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这个方向,既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现实要求,也是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重要措施,更是顺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升级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服务型制造,能够推动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助于实现“三个转变”,即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服务型制造内涵]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三个重要方向。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这种形态下,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而实现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这个概念表达了三层涵义。一是产业形态层面,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加快服务型制造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做优二产、做强三产都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融合方式层面,强调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的作用,也就是既要发展基于制造的服务,也要发展面向服务的制造。三是发展成效层面,不仅要向价值链两端延伸,还要实现价值链整体提升。

  [重要意义]

  一是打造竞争新优势。一直以来,我们的比较优势在于产业门类全、产能大、价格低,能够以较高效率为全球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但是,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总体处在中低端。发展服务型制造,以创新设计为桥梁,推动企业立足制造、融入服务,升级产品制造水平提升制造效能,拓展产品服务能力提升客户价值,将能够重塑制造业价值链。

  二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深化,催生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信息化则进一步加速了服务型制造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实现经济换挡不失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必须补足短板,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融合,实现制造业转型发展。特别是要抓住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带来的与全球同步创新的难得机遇,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举措。从产业结构看,中国经济存在着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产能不足并存的矛盾,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更好地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升级的形势,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制造业企业以产需互动和价值增值为导向,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有利于改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动力和压力同步作用。从国内看,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资本投入转向技术进步,即创新驱动。行业特征则表现为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从国际看,发达国家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通过效率提升和服务转型维持竞争优势。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实施同步创新,才能缩短赶超路径,从跟跑者变成并行者甚至领跑者。

  二是环境和技术同步具备。我国长期以来持续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方面,已有很好的实践和示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普及,为发展服务型制造带来新的历史性机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了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运营管理方式,催生了平台经济发展,为建立柔性化制造系统和推动产业协同创造了条件。

  三是供给和需求同步升级。我国从2010年起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从制造业的供求关系看,需求结构变化呈现新的特点,从过去新的消费领域横向拓展为主转向既有消费领域纵向升级为主,模仿型排浪式消费的阶段性特征已发生变化,个性化、品牌化、绿色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在供给侧,我国制造业人均增加值大约只有美国和日本的1/20,制造业附加值率只有美国和日本的1/2,还有很大潜力和提升空间。在需求拉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制造业必须更加重视面向客户的研发设计和产品服务等要素投入,将微笑曲线整体抬升,并向高附加值两端延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发展服务型制造也面临四方面主要挑战。

  一是制造业企业自主开展服务化的动力不足。受传统粗放式工业发展思维模式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还普遍存在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批量生产轻个性化定制、重制造轻服务的现象,发展服务业务的动力还不足。此外,由于开展服务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支持,短期投入较大,而长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市场风险、技术开发风险、经营风险等,导致生产企业推进服务型制造转型时比较谨慎。

  二是部分关键领域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欠缺制约了服务型制造发展。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设计水平仍较低,难以形成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集成服务的技术支撑,难以提供独创性的产品和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到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程度和效果。

  三是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的政策环境有待完善。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制造业企业发展服务业务时还难以享受到服务业的优惠政策,比如:制造业企业普遍缺少服务类资质,在拓展服务业务时存在政策障碍。缺少统一的服务型制造统计口径和标准,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四是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长期以来,制造业在以产品为核心的模式下,人才的培养方式比较简单,人才储备大多围绕产品本身开展,适应服务型制造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缺乏复合型高端人才成长环境,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有待加强。

  [对策措施]

  总结:

  一是需求与供给结合,明晰制造新方向。脱离、落后于市场需求,是诸多传统制造企业遭到淘汰的主要原因。因此,离市场较远的传统制造企业更应以需求引导制造新方向,从“制造流”转向“趋势流”,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专属产品和服务。面对显性需求,传统制造企业要创新满足市场需求的方式,实现快速响应;面对潜在需求,传统制造企业则要“大开脑洞”,挖掘新的价值生长点,创新需求,引领新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二是虚拟与实业结合,提升制造新能力。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传统制造企业实现虚拟经营提供了可能,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全方位的轻模式运营:轻采购,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全国甚至全球采购,降低采购风险和成本;轻库存,利用实时数据库让企业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轻营销,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营销方式,提高顾客黏性;轻人力,通过合理定岗实现组织架构轻型化。传统制造企业应学会虚拟经营,学会轻模式运营,但不能过度追求虚拟化、完全脱离实业基础。在“虚实结合”过程中,传统制造企业要牢牢把握设计、品牌等核心环节,赢得市场定价权。

  三是融资与融智结合,发展智能化制造。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时代背景下,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是必然趋势。传统制造业应学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注入智能化基因、数字化基因和互联网基因,实现柔性生产和管理。

  四是节能与减排结合,走绿色制造之路。走绿色制造、生态友好之路是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企业贴上绿色标签,而是要将绿色制造、生态友好真正内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传统制造企业应通过承担绿色责任焕发绿色生命力。一方面,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装备,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和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其次,加强节能管理和成本管理,学习、引进、消化国际先进的生产组织经验和经营管理经验,并在行业内全面推广,确保先进技术和设备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标题]

  以服务型制造引领中国制造创新发展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开头]

  示例一

  服务型制造,是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示例二

  服务型制造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为此,《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

  示例三

  服务型制造主要是指制造企业向用户提供种类更丰富、复杂程度和附加价值更高的服务。在早期,制造企业从事的服务性质活动主要包括产品的安装、调试、维修和使用人员的培训。随着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一些用户需要制造企业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制造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成为可能。

  [结尾]

  示例一

  无论是IBM的年增长率10%,还是米其林的3成以上的销售量,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和服务创新最根本的驱动力都是客户需求的变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高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绩效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企业需要打破传统思维,真正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

  示例二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未来中国的制造业必须追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资源,与环境友善,提升生活品质。中国的制造业也要实现由生产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这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华丽转身。

  2017云南公务员申论热点三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强调,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一要求,可谓把准了“健康中国”建设的“脉”。

  |综合分析*

  [存在的问题]

  健康一事,非卫生系统一家之职,其他系统制定的政策也影响着人群健康,必然要求政府各系统各部门和民间团体协同合作以解决复杂的健康问题。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速成鸡”“药鸡门”事件,反映出的禽类养殖抗生素滥用问题,就溢出了单一系统的管辖边界,需要如农业和食品安全等部门整合政策,协同治理,共担责任。

  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仍有许多难点,比如,部门间的利益调和、健康影响评估体系的建立、政策性亏损的补偿和运行机制的建立等。水土污染、雾霾等问题,目前在环保领域已有成熟的环境影响评估体系,但如果没有卫生系统的参与,环评中的健康影响评估就不可能科学、全面、系统和深入。只有正确理解“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内涵,确保这一理念得到全方位贯彻,我们才能走好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重要性]

  健康不仅指身体不得病,还包含精神、心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国民健康受到损害,会造成劳动生产力丧失、经济负担加大、健康预期寿命缩短等等。近年来,各方对“健康中国”的提法不再陌生,但要深刻理解“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意义,还需进一步阐述和引导。

  健康是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健康的考量理应成为各部门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前提。从大健康、大卫生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建立多部门有效参与和协调一致的体制机制,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就一定可以促进公众健康,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对策措施*

  总结,就政策路径而言,相关公共政策都应进行健康效益的评估和论证。许多公共政策都可能对国民健康带来影响,各部门在政策制定时应当通过部级联席会议、征求意见等有效方式,对可能涉及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和论证。职能部门应权衡其政策的多边效应,在实现部门政策目标的同时,也要有助于人群健康。

  要按照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统筹、评价、监督等各方面的制度框架。一些细节也亟须提上议事日程,比如健康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跨部门委员会由谁牵头和对谁负责等等。
看过“2017云南公务员申论热点”

8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