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作文指导 >

呼兰河传怎么写作文

时间: 新华 作文指导

《呼兰河传》是一部记述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童年。萧红的童年是萧红一生中唯一快乐的。至少,在她的童年,有唯一疼爱她的祖父,祖父就像一缕淡淡的阳光,轻轻的拨开她人生中的阴影······

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的五章叙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团圆媳妇被活活的折磨死的悲惨而荒.唐的故事。这件事简直是一场令人惊心动魄的愚昧而丑陋的灵魂的展现和证明。小团圆媳妇的婆婆竟然把小团圆媳妇吊在大梁上,用皮鞭子狠狠地抽打她,还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小团圆媳妇的脚心。对于一个12岁的女孩子,竟然如此狠毒,读到这里,我十分气愤,又为小团圆媳妇的死而感到悲哀。

可见,萧红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里,人们迷信,没有同情心,没有道德 。和萧红比起来,我们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但我们每天还在抱怨:父母不给零花钱了,父母不买新衣服了,父母不买零食了······但萧红,不管生活有多艰苦,但她依然乐观,不抱怨,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文学巨匠矛盾曾评价过萧红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本书让我看清了旧社会的真面目,让我更加了解萧红。我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呼兰河传怎么写作文篇3

看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深深地看到了萧红那五彩缤纷的童年,我也看到了她最亲爱的外祖父,和那老胡家那个可怜的团圆媳妇,还有卖粘糕的歪嘴冯子,还有性格古怪的有二伯,构成了萧红五彩缤纷的童年。

萧红的外祖父是个可爱的人,可笑的人,慈祥的人和爱护萧红的人。萧红的外祖父从不批评她,骂她,即使外祖父给萧红烤了小猪和鸭子,她在大衣上,裤子上乱擦,外祖父也从不批评她。外祖父有时还故意拿小孩的帽子,小孩们把他的衣服弄坏了,外祖父还是露出孩子般的灿烂的笑容。

我对小团圆媳妇充满了同情与怜悯,她的恶婆婆用开水给她洗澡来结束她的生命。她原来是十二岁,却长着十四五岁的个子,她的恶婆婆却让她说自己就是十四岁。小团圆媳妇她的胃口比较大,第一次去婆家就吃了三碗饭,她的婆婆就每天打她,最严重的时候还用铁铲烙她的脚心,在她的脚心留下了一块永远抹不掉的白斑块。这些也就罢了,她的婆婆自己抽贴手气不好,抽到了两张不好的贴,就认为团圆小媳妇是个小妖精变的,还请大师抓鸡、找大缸、烧开水,把开水无情的倒在团圆小媳妇的身上,头上,团圆小媳妇被折磨了三次,洗一次开水澡就晕一次,洗了三次澡后她就永远的安眠了。她的婆婆还说自己白花了五千吊钱,因为这些钱都是花在了团圆小媳妇身上。我看到后,很气恼,团圆小媳妇都把命赔上了,而且是被她婆婆弄死的,难道她还在意那五千吊钱吗?

萧红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是欢乐的,是凄凉的,也是充满同情的。

呼兰河传怎么写作文篇4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中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作者童年的时候身边人的善良与愚蠢……

看了书的第一篇,我亲眼看到了呼兰河城。冬天严寒把大地冻裂了,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子会淹死鸡、鸭、猪、马车……这里有着各种人:有东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有被当地愚昧和无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团圆媳妇,有胡同里卖麻花、粉房里挂粉条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有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洁癖的祖母,更有古灵精怪的“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下地。

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幽默充满童趣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相比。童年在作者的笔下是快乐的,同时也是寂寞的。在作者看来,这些故事并不美妙。可在我看来,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给我看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一位女孩子每天的生活多么简单啊!天天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天天有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堆满了古老破旧的东西,黑暗的后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又有童真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小伙伴;清早在床上念这老祖父教你的唐诗,白天缠着老祖父讲那些已经讲了许多次的故事,或者看看那左邻右舍的古板生活,如果这样平淡的生活中有什么突然的事情,那也就是老胡家的团圆小媳妇病了,老胡家又在跳神了,小团圆媳妇死了;那也就是磨倌冯歪嘴子忽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而后来,老婆又忽然死了,剩下刚出世的第二个孩子。

作者的童年真是既有趣又有些悲哀啊!

呼兰河传怎么写作文篇5

谈到解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思想水平的提高,人们本该已经摒弃了愚昧,摒弃了毒害国人千年的迷信思想。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性的解放的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人们的愚昧与迷信仍然存在而且同样让人思考。发生在我身边的经历就足以说明问题。

我所生长的农村,人民无疑都是质朴的善良的,但他们仍然有摆脱不了的愚昧,遇到问题还是会找这种途径寻得解决。比如哪一家出了事遇到了灾难,这家人就会去请所谓的“阴阳仙”来家里吃饭,然后让他瞧瞧家里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这时这位“仙人”就会在这家宅基地和祖坟地转上一转。结果还真发现了问题:无非就是你家宅基地有些洼,需要用土垫一垫;或者你家门前这个树位置不对,需要挪一挪;再或者你家祖坟地边上少一根桩子,需要嵌入一根。

再比如哪家遇到了麻烦事总是解决不了,愁眉苦脸的时候,有人就会建议这家主人去哪哪找人看一看。主人心里一想,兴许去瞧瞧高人找找办法就真的解决了。于是带上礼物不辞辛苦赶去讨问,说明问题之后这位高人就会指点该怎么怎么做:无非也是你家谁谁谁什么时候不要出门要背星;或者你家闺女出嫁不要嫁到哪个方向;再或者你要在哪个方向烧几天纸等等。求“神”的人都照做了。

这之后,有灾难的那家好几年都没了灾难,有麻烦事的那家麻烦事也解决了,都风调雨顺了。这时乡亲之间都会相互传来传去,说哪个地方的“仙人”或高人就是厉害,对他赞不绝口,以后谁家要有什么事还去请。就算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人们就会再建议主人要不换一个“仙人”再去看看,兴许你家问题很多,需要不同的人指点。这时主人还是会照办,继续“求仙问道”。

如果这些还都是我听来的,那我亲眼所见的就更真实了。我所见的这种我到现在都找不到一个可以打出来的名字来命名它。也是哪家有了麻烦,就会找年长的长辈给看一看,是不是碰到哪个孤魂野鬼了。我所亲历的是奶奶做的,有人找她给瞧一瞧是不是遇到谁谁谁了。奶奶清楚了来由,就开始去厨房忙起来。只见她找来一个碗,倒上半碗凉水,用两根筷子在碗上摆一个十字,然后再用一根筷子挑着用麻线系上的小土块,放在十心正上方。

然后开始用手边晃土块边问话。一问:“他家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是不是碰到了你谁谁谁?是的话土块转大圈一直转,不是的话土块在碗边转几圈就停下。”如果找到了是哪个小鬼搞的鬼,就会先骂上几句,然后二问:“你是不是缺钱花了?是的话土块就转大圈一直转,不是的话土块就在碗边转几圈就停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问题所在,然后夜晚几点在哪个方向给这个小鬼送点纸钱就行了。

呼兰河传怎么写作文篇6

鲁迅评红楼梦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我读萧红女士的呼兰河传,恰恰也隐隐有这种感觉。然悲凉之雾却是一种最为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作者晚年回顾童年和故乡所感受到的一种悲壮的美。

呼兰县,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畔有满、回、朝鲜、、赫哲等15个少数民族。当我读萧红女士这本小说时,最先感受到的是东北土地的厚实和粗野,人民的困苦和麻木。

逐渐发现也有热闹的庙会,人们有唱秧歌的、看野台子戏的,热闹异常。作者花了诸多笔墨描写自己的祖父、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还有冯歪嘴子,这个突破了封建礼教,和大姑娘王大姐结婚的人,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和嘲讽。当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茅盾先生如是评论呼兰河传。确实,全书的悲凉寂寞感始终萦绕不去。那个村口的大坑,时常淹死牲口和孩子,却没有人管。胡家的童养媳——小团圆媳妇,这个十二岁的快乐的女孩,最后在左邻右舍的挑拨谩骂中被残忍的用开水洗澡。王大姑娘同磨官冯歪嘴子的爱情,同样是在众人的诽谤、中伤中继续。这些又不能不是我扼腕叹息。

然而从本书看萧红女士的文笔,既非鲁迅匕首投枪般直刺民族劣根,也非郁达夫般文笔华美的勾勒出整个回忆。她只是慢慢地、朴素地陈述,尽管凄婉,尽管优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我们只感到这是作者的信笔写去,自然而洒脱,毫不矫饰。

呼兰河传怎么写作文篇7

平淡得像秋水一样,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抛不开,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

呼兰河畔的生活,故事里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个大泥坑。那里人是萧红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种人,靠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一个寂寞的世界。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财万贯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虽然这么愚昧,这么这个样却在这么个家庭还有这么个温馨,点点的那种,好像炊烟一样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萧红的死一样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的大好时光吧。

呼兰河传怎么写作文篇8

我读完了《呼兰河传》的整篇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三章。

第三章主要讲的就是萧红童年与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做事,一起玩耍,祖父和她一起走完了童年,几乎每一个故事,都与他的祖父有关。

从这一章里,我可以看到,萧红童年是一个多么天真的孩子,左邻右舍,到处乱串;她的童年也是孤独的,虽然他有祖父陪伴,但是她毕竟也是一个孩子,总不能不出去结交朋友吧。可是萧红童年就是这样的,左邻右舍没有小孩儿,只有她的祖母死的时候,她才碰上了四五个小朋友;不像我们,出了门,就可以看到一大帮的小孩儿在门口玩耍。萧红在童年时,或许没有我们现在的科技,玩儿的也许就只有一两根狗尾草,也许就只有什么小虫。吃的也没有什么汉堡,可乐,也许就是一块粘糕,或许连粘糕都吃不上,那就只剩下了桃子李子杏子梨。喝的只有井水。而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吃的什么?玩的什么?喝的又是什么?也许,我们作为一个孩子,也许早就吃去了孩子的本性,天真、可爱也许早就离我们而去,曾经的那份可贵的纯洁的眼神,那份可爱的笑容,化为青烟,追随着时间的脚步,被科技、被成人、甚至被孩子们自己给狠狠的抹杀掉了。也许,只有萧红的那个年代,才保存在人世间,在人世间,人类从没有记住过失去的,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只有失去了,才会珍惜。这句话说的难道不对吗?当我们再次回到原来的世界看的时候,我们人类最纯真的品质,才被显现的一清二楚……

总而言之,《呼兰河传》第三章令我印象深刻。

呼兰河传怎么写作文篇9

读这本书的时候想了很多关于读书这件事。上学的时候鼓励读书,但是给读书设了一个“框”:要读好书,读对学习、对成长有好处的书,“框”内的鼓励,“框”外的禁止。这原本是好事,五千年文明传下来那么多书,这个“框”是个读书的捷径,但是也带来了副作用,那就是读书时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上高中的时候读书最多,那个时候大家都读优美的抒情散文,为的都是在高考的作文中可以写一个抒情的排比段做开头,诗一样的排比段做结尾,《读者》、《意林》之类的杂志如同抗生素一样起效快被推荐,但是《平凡的世界》、《呼兰河传》之类的小说就是中药,见效慢被放弃了。

工作之后,没有了语文课也不需要写“八股文”,突然对读书这件事迷茫了,我该读点什么书,再翻起《读者》,里面的心灵鸡汤让我觉得很腻,没有什么比踏踏实实的工作更有用,早就过了那种靠一篇文章就能把秉性都改变的年纪,就算是能改变也是量变引起的质变,也许你已经努力慢慢的改变了,只是这篇文章提醒你认识到了这一点。

书还是要读的,最终选了一本萧红《呼兰河传》,还有选的过程就好像我的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利用率多高,就好像我没有时间看电影、喝啤酒、在网上打发时间一样,假如看了一本对我没有用的书时间浪费了太可惜。现在想想都觉得可笑,玩的时候大把的挥霍时间,从没有觉得可惜,读书的时候倒算计起时间来了。一开始读的时候还是心心念念的想从书里学到点什么,比如读到:“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冤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边非常苦的,想托生,又找不着路。

这一天若是一个鬼托着一个河灯,就可以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之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河灯这件事情是件善举”,之后很开心,觉得学到了东西长了知识,如果这就是我读书的目的,那何必去翻着厚厚一本书,找这么个知识点,直接看民俗常识不是更直接?

呼兰河传怎么写作文篇10

近期我读了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一本名叫《呼兰河传》的书,这本书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以呼兰河城为线索,写出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景象;写出了呼兰河城人们的生活百态。比如邻居老胡家娶了个小团圆媳妇,婆婆为让小团圆媳妇进门后,能百依百顺。适应当时的生活,所以就把小团圆媳妇吊起来用鞭子打,用烙铁烙她的脚心。把小团圆媳妇打病了。可他们并没有急于找医生来给她看病,而是迷信地请来了跳大神的来给小团圆媳妇驱鬼。用尽了各种办法也没有把她的病治好,反而变本加厉。活活把小团圆媳妇折腾死了……

现在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确比当时进步了很大,但仍存在问题。

现如今马路上开的都是外国车;用的都是外国手机;吃的都是洋快餐。仿佛我们已经与世界接轨。却恰恰相反,我们抛弃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举步维艰,停滞不前。让国产二字成为了劣等产品的代名词。使中国的汽车生产商放弃了自主研发的理想,都变成了合资企业,买着外国的汽车,用着外国的技术。

所以我们仍需要像萧红那样的当代民族文化的觉醒者,去指出这样的怎么不好。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让中国真正的觉醒;路上开的车大都是中国制造,让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

11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