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山西公考申论范文参考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山西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一)

  存保制与审慎监管、央行最后贷款人一起构成现代金融安全网。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国家在利率市场化之前或进程中,都不失时机推出存保制。众所周知,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但金融机构也会运用利率手段竞争,不排除有些银行为了弥补利润下降,投资高风险高收益项目,导致不良资产增加,经营困难。在没有存保制情况下,这会引发银行挤兑与金融恐慌。而有了存款保险,储户特别是中小储户知道自己的存款是有的,银行挤兑就不会发生。

  存保制有利于中小银行发展以及银行间公平竞争。在没有存保制时,因大银行“大而不能倒”,风险规避的储户倾向于将存款放在大银行。建立存保制之后,中小银行成为参保机构,储户存款的风险性降低,有利于其吸收更多存款。而且,“船小好调头”,中小银行、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服务创新、提高效率来和大银行竞争。

  存保制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被几大国有银行垄断,非法非正规的民间金融、地下钱庄盛行。有了存保制以后,利率市场化加上政府允许鼓励民营中小银行发展,以前那些非法非正规高风险的民间金融、地下钱庄完全可以变成合法正规的中小银行、小微金融企业。而这些中小银行贷款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后会进一步减轻甚至消除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老问题。

  存保制也减轻了政府和纳税人的负担。一直以来,我国事实上施行由政府担保的隐性存款保险,一旦金融机构发生资不抵债,都由政府作为最后还款人给予赔付,金融机构“负盈不负亏”。这既不公平也无效率。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自身债务上升,为银行提供隐性存款担保对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变得不可能。与此同时,这些年我国商业银行普遍赢利丰厚,为建立显性存保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让金融机构自己出资建立保险基金,责、权、利清晰,而不增加政府和纳税人负担,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有助于消除各级政府干预银行日常经营业务,使银行真正市场化、商业化。

  存保制的核心是保护存款人权益,它以立法形式为储户存款安全作了制度上的保证。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将加快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够避免信贷和经济泡沫膨胀,让金融体系中的各机构都能对市场有份敬畏之心。

  山西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二)

  专利的“利”与“力”

  专利制度是通过给予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垄断权,以获得经济利益来弥补创新所付出成本的一种制度。专利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专利授权来诱发专利的产生,从而推动创新力应用于实践。专利制度的含义本身与专利制度设立的目的决定了“利”与“力”是专利自身特征的两大体现,“利”与“力”共生存,相辅相成。

  “利”是指利益,利益是专利制度的内在要求。早在2011年,中国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中国在专利创新方面的能力和影响力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究其原因,一些政府不是重视专利质量而是重视专利申请数量;企业不是以使用为目的,而是为了获得税费减免或参加招投标,甚至只为博个噱头;科研人员不是以产业发展需要为目的,而是以职称、考核任务为中心……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从政府到企业再到科研人员,专利申请的目的仅在于或者过度强调“利益”。专利申请为了获得一定利益,这符合专利制度设计的初衷,但是仅仅为了追求利益,势必影响了创新的能力。

  “力”是指创造力,激发创造力是专利制度设立的目的所在。华为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企业的“防护网”,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设立专门的研发人员,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较高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谋求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实现由行业标准的“接受者”到“制定者”的华丽转身,既激发了创造力又增强了影响力。但是,我国也有不少草根专利发明人,他们成功申请了很多专利,却因缺乏政府政策的扶持,专利很难实现转化,专利创新的影响力甚微。

  专利申请要实现“利”与“力”的双赢。“成功的创新者理应对创新成果拥有产权和获得合理回报,这样才能激发出创新的原动力,也才能刺激对于创新的深度投资。”华为胡轮值CEO胡厚崑的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在专利申请过程中通过政策和法律个人、企业、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的相关利益,通过利益的激发创新者的创造力并实现转化。专利价值体现在其转化后带来的商业价值上,如果获得了专利权而不转化,则是对专利资产的一种浪费。合肥市打破体制樊篱,积极探索试点股权激励新政,激发创新活力,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人员亦可获得一定比例的股权或分红等激励,正是注重了“利”与“力”的双赢才让创新驱动成为这个中西部城市发展的引擎和个性标签。

  “利”与“力”作为专利自身特征的两个方面,不仅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更是相互促进、循环往复的。通过法律的和政策的支持,让专利申请相关方获得应得利益,通过利益弥补激发个人或群体的创造力,通过创造力的激发增加专利申请数量和提高专利的质量,继而再通过专利的申请来发明者的利益……由此,提高我国整体的创新能力,实现由创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转变。

  山西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三)

  捍卫舌尖上的文化遗产

  舌尖上的中国,深夜播出,却火遍全国。舌尖上的中国“很美很诱人”,可“嘴边上的中国”是不是这个味儿?这是摆在老百姓面前的严肃话题。反观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无论是粮食危机问题,还是食品安全问题,都成为考量政府智慧的考题。做好“舌尖上的中国”这篇大文章,解除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需以舌尖上的文化遗产保护为切入点。

  舌尖上的文化遗产保护要做到“吃得饱”。民以食为天,美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独特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求调和无味,味道不仅仅关乎食物的烹饪,还关乎自然哲学。中国历来是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民族,历朝历代都有过和饥荒作斗争的历史,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温饱得以解决,短时间内解决了一个历史顽疾,而百姓也就由过去求温饱转向求美味。

  舌尖上的文化遗产保护要做到“吃得好”。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杂交稻,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即使引起广泛争议的转基因作物也确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每一硬币都有两面”,新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百姓吃得饱的问题,但是这些粮食品种的迅速普及,也给物种多样性、粮食品种多样性以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带来巨大挑战。要在思考并解决让全国人民“吃饱饭”的同时,为解决让人们“吃好饭”的问题做好技术以及农作物上的准备。将祖先历经千百年培育出来的各具特色的传统农作物品种及相关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起来传承下去,为人类未来高质量生活、多口味需求,保留下更多的物种、技术与人力资源。

  舌尖上的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要“擦得亮”。从烹饪精细的贵族美食,到技法各样的市井百姓饮食再到各具特色的民族、宗教饮食,古老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色香味浓之誉,无华而不实之嫌”,如何才能发挥出中华饮食文化的优势与特色?《舌尖上的中国》将人与美食的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舌尖上的中国》制作团队满怀诚意,不仅带来了视觉盛宴,同时传承了民族文化,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文化产品一样可以取得成功,而这背后正是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只有产业化,市场化,才能真正地激化活力,擦亮舌尖上的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

  事虽难,做则必成。捍卫舌尖上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既要粮食安全,留好我们的口粮,也要我们的食品质量,让我们在吃得饱的同时,更要吃的安心、舒心、放心,更要吃出健康、吃出增长、吃出文化,唯有如此,才能保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惟有如此,才能传承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看过“山西公考申论范文参考”

9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