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福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一)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就曾写到,“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文艺“日新”,既是传统文化走向未来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必要前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文艺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急功近利和浮躁喧嚣,都不是繁荣文艺应有的态度。文艺创新需要独辟蹊径、不拘一格,但这和盲目的标新立异、追求怪诞是两回事。当前,我国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有“数量”缺“质量”,迎合市场的低俗创作、缺乏创意的跟风创作、追求形式的空心创作等浮躁倾向依然存在。这些都是创新能力不足的表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伟大事业呼唤伟大文艺,伟大文艺呼唤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兴民族之伟业。“精湛”艺术之“精”,就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心、制作精良。古往今来,那些文艺巨制、传世经典无一不是来自情感的锤炼、智慧的酿造、心血的灌注。聚焦时代主题、大胆推动创新,提高创作质量、打造艺术精品,文艺工作者当有这样的文化自觉与创作意识。
推动文艺创新,“守正”为先,“开新”为要。中国文艺星汉灿烂,太多的传统精粹有待我们挖掘与阐发,太多的优秀传统有待我们庚续和发扬。创新不是全盘否定、推倒重来,恰恰相反,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从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反本开新。原创是文艺发展的引擎,原创能力与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波澜壮阔的时代发展与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是文艺创新的源头活水;互联互通的网络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文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消除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隔膜,打通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节,让文学与生活连接,让艺术与时代共振。
文艺创新需要坚持和专注。“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不俯下身来真诚体悟、不沉下心去反复雕琢,就难以在生活中收获文化的真谛和艺术的馈赠。不为人民只为人民币,花拳绣腿炒作概念,不可能穿透历史、打动人心。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执着、《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笃定……都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启示,彰显了专注和坚持对于文艺创作的基础性意义。
“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创造我们时代的经典作品,当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坚持创新精神、秉承精品意识,锐意进取、笃定恒心,我们就一定能筑就文艺创新的高峰,实现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美好愿景。
福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二)
垃圾分类需创新治理思维
一段时间以来,类似垃圾偷倒入江、跨地区偷倒等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某种程度反映了一些地方在垃圾处理问题上面临的窘境。事实上,垃圾处理已经不单单是环境问题,更是治理问题,措置不当会引发“邻避困境”。在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的同时,做好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并提出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保护好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环境既是“暖心工程”,更关乎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较城市,在乡村,垃圾围村、垃圾围镇的现象也在加剧。笔者在武陵山区等地的调查发现,乡村地区的工业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激增,原有的垃圾处理能力严重滞后。有的县一年需要处理的生活固体垃圾为7.66万吨,垃圾厂处理能力却只有3.65万吨,处理率仅为47.65%。大量垃圾不经处理直接进入到自然环境当中,露天垃圾场比邻居民生活区和农田,破坏了居民居住环境、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的乡村尽管设置了垃圾转运点、建了固定的垃圾存放设施,但是由于后续处理环节缺失,一到傍晚就“家家点火、户户冒烟”,每家每户都变成了“垃圾焚化场”,严重污染空气。
垃圾分类既可以减轻环境压力,也是治理能力升级的体现。然而,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试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效果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十多年来进展不大。各地广泛设置的分类垃圾桶,也大都成了摆设。垃圾分类是文明进步、公民意识提升的结果,很难想象在环保意识不强、习惯于胡乱丢弃的环境中,垃圾分类能够推行下去。因此,提升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需要进课堂、进校园,从娃娃抓起,这对习惯养成十分重要;在社区,也有必要让环保志愿者等群体参与进来,督导人们垃圾分类。这也是日本、韩国、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推动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
垃圾分类还需要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善。摆放分类垃圾桶仅仅是最表层的工作,还要根据人们日常的行为习惯设计可行的政策制度。比如,台北市在世纪之初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就是考虑到人们承担垃圾处理费时的“节约心理”,制定了详细的垃圾分类标准,清洁队每天下午5点或者晚上9点到固定地点运输垃圾。同时,乱丢垃圾者往往会被处以重罚,遍布街头的摄像头以及鼓励市民举报的政策,让乱丢垃圾者无所遁形。浙江省金华市把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把会烂的垃圾丢进去转化为有机肥,不会烂的则由保洁员分拣后集中处理。一些城市小区,居民们还可以将可回收的垃圾用来抵缴物业费,这也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入社会力量,调动其积极性,成为参与垃圾分类的重要主体。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每一代人都是后代人地球权益的托管人,必须以负责任的心态更加积极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基于人们的行为动机和现有的社会环境,构建全过程、多环节的垃圾分类工作体制,形成政府、社会与市场合作互动的工作机制。
福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三)
共同努力,为了我们畅快的呼吸
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持续笼罩华北等地9天多的雾霾,从1月8日早上起开始自北向南陆续消散。新的一年,蓝天和雾霾的较量不会停止,群众对于治霾的关注也不会降低。1月6日,环保陈吉宁向媒体介绍雾霾治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7日,北京市代蔡奇就雾霾治理与媒体、企业和市民代表交流;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雾霾健康防护知识;中央气象台就近期雾霾天气气象成因召开媒体通气会。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量几天来集中释放,传达了党和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也摆出了治霾难点和今后思路、举措,回应了公众的关切。
应对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生态问题,中央早已在战略上作出部署。“向环境污染宣战”“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是本届政府对百姓作出的郑重承诺。2013年9月,国家启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十个方面的35项措施,执行3年多之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明显改善。在全国层面,与2013年相比,74个重点城市PM2.5浓度降低了30%左右。虽然改善速度还赶不上群众的期待,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毋庸置疑。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大气环境质量在冬季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没有改善,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究其原因,是一些治霾措施在冬季之前管用,进入冬季特别是供暖期,这些措施就不够了;极端天气引起的冬季气象条件变化,使治霾比预想的要复杂和困难。当此之际,提振信心非常重要。天不帮忙时,人更要努力。不能因为冬季治霾效果不理想,就怀疑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方向和技术路线,而应该检视在执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哪些措施还没有落到实处,哪些措施还存在跑冒滴漏,尽快补上短板。环保部提出下一步强化冬季污染治理的六方面措施,就是对症下药之举,只要各地照方抓药,扎扎实实行动起来,必然能够缓解冬季的雾霾局面。
治霾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治理雾霾,既要打好减少重污染天气的攻坚战,也要打好不断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持久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需要有点耐心和恒心。治霾,是在负重前行。这个重,表现在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多种污染物交织在一起。其根源在于偏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高消耗、高废弃的生活方式。以雾霾多发的华北地区为例,京、津、冀、晋、鲁、豫六省市,国土面积占全国7.2%,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单位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0%左右,这些数字足以说明问题。何时能够减轻重负,取决于各地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有多大。
治理雾霾,决心信心必不可少,责任心更是不可或缺。各级政府的责任,是狠抓落实;各类企业的责任,是达标排放;每个人的责任,是支持环保、参与环保。重霾之下,一时焦虑、抱怨,可以理解,调侃、自嘲一下,未尝不可。但也要看到,照明、燃油、采暖、制冷等现代生活方式创造了便利,同时也会付出代价,会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导致污染物排放。环保的每一分进步,都离不开生活方式的转变,在这方面得到群众的支持,跟在治理雾霾上取得共识同等重要。
天上不会掉馅饼,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治霾也一样。刮风不由我们做主,行动却取决于我们自己。只有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多见蓝天,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畅快呼吸。
看过“福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