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申论备考范文参考 公务员申论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申论备考范文参考(一)

  古老的华夏文明孕育出绚烂的中华文化,而礼仪规范则是镶嵌在中华文化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程门立雪为世人树立尊师重道的标杆;诸葛孔明鞠躬尽瘁尽显君臣之义;汉文帝亲尝汤药侍奉亲母乃孝道典范……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礼仪规范,传承着炎黄子孙的大国意识,也印证着礼仪之邦的美誉。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深入,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冲击着传统礼仪:金钱赡养让孝道文化不断异化,家庭孤岛为邻里和睦抹上冰霜;同时,全球化的步伐将国民素质至于世界的放大镜下:“中国游客”被贴上庸俗的标签,西式着装的尴尬让国人沦为笑柄。诚如《论语》所言:“不学礼,无以立。”立国之道,重在树立规矩,立矩之始,当以学礼为本。

  学礼,以正立身之本。个人想要在社会安身立命,学礼必不可少。礼是规则、礼法,是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为官之礼,即严明政治规矩,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若失此礼,则会脱离群众,滋生腐败,乃至身败名裂;为客之礼,即入乡随俗,谦让为先,文明友善。若失此礼,则会破坏习俗,招人厌恶,甚至孓然一身……师生、父子、邻里之间皆有礼,唯有遵守这些无形的规矩,培养作为公民基本的自觉意识,从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得以立足社会。

  学礼,以固兴业之基。礼是礼貌、礼节,乃是文化修养与基本素质的体现,是事业有成的基石。三国时期,刘皇叔求贤若渴,欲将诸葛亮招致麾下,刘备并未强行掳人,而是三顾茅庐以礼相待,终获孔明信任,将遇良才,为蜀国霸业奠定了基础;黎明画展,并非单纯的炫技,而是着墨于中国式的礼,于水墨丹青之中,尽显东方文化精神,凸显责任抱负,成为艺术殿堂不朽的丰碑。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离不开“学礼”,如此一来,方能家庭和睦、长幼有序,治国有道,收获民心,最终成就平定天下的伟业。

  学礼,以显大国之风。华夏文明,流芳千古,诚信友善、亲诚睦邻等延续千年的传统礼仪,彰显着大国之风,传递出国民的大国意识。古有郑和下西洋,不插旗帜,不鸣枪炮,树立友好和平的丰碑;今有国母接待邻国,旗袍唐装,馈赠国货,传递以和为贵的名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硕果,给了中华民族再一次站在民族之巅的机遇,而学礼,即培养与大国实力相匹配的大国意识,它源自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从自私到奉献,从市侩到高尚,以此彰显我大国之风,民族之魂。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先贤的训导犹如黄钟大吕般萦绕耳边,震慑四海。学礼法,才能知荣辱,以达立身安命;学礼节,才能养品德,以致事业有成;学礼仪,才能聚国魂,以显大国之风。价值观念与利益诉求多样化的今天,要从学礼开始,激浊扬清,立己达人,不断凝聚文化软实力,重振我中华文明礼仪之邦!

  申论备考范文参考(二)

  让传统文化经典流行起来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名片,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华夏民族积淀数千年的瑰宝。古诗词作为文化精粹,在小学教材里却遭遇边缘化危机,主席对此表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经典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传承中弘扬,在发扬中光大。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这些朗朗上口而又合辙押韵的文字出自清代文学家李渔的《笠翁对韵》。几千字词历数自然现象到历史典故,曾经牙牙学语的孩童人人都能背诵,而今却不为大众熟知。古典诗词歌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珍贵记忆,一旦弃之如敝屣,势必割裂传统文化根脉,这在西方文化潮涌下民众传统观念日渐淡漠的今天,尤为令人心痛。众多年轻人热衷托福雅思而鲜见翻阅四书五经,作为文化传统重要载体的民俗节日一再被“庸俗化”,传统文化经典被无知的人们恶搞甚至毁坏,这座数千年灿若星辰的巨大宝藏无奈被深埋。当我们指责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精神贫瘠的现实时,才发现我们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浸染和熏陶已渐行渐远。

  中国经济起飞之后,需要文化的同步繁荣。新兴文化价值相较于庞大的传统经典,如溪流之于江河,孤木之于森林。无论是诸子百家经典着作,还是民间古典诗词散文,传统经典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史、哲知识,乃至科学艺术价值,我们能从中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人生态度、政治理想、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文化。扎根于传统经典,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才能大力夯实大国崛起的文化基础。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作为立党兴国理念,将“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作为干部践行职责方法,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作为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汇聚古人智慧结晶;同时敞开胸怀,兼容并蓄,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一点点扫清发展中的障碍和恶性现象生存的土壤。

  传统文化需要流行,但不能被误读。博物馆里的文物、历史长河的人物、古籍里的文字都可以通过现代手段“活”起来,重新被现代人所熟悉。然而,一窝蜂地开办“少儿读经班”,博人眼球的“开笔破蒙”,甚至借“复兴”之名行“复古”之实,纯为牟利或宣传封建迷信,则可以休矣。当传统遇上流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在所难免,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弘扬传播中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申论备考范文参考(三)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发展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些重要论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彰显了当前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责任与担当。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坚定文化自信,对于高扬国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源泉。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人民构建精神家园、增进思想认同的基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艰巨,迫切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坚定的信心、进取的勇气和创新的活力,最大限度统一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动,汇聚起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篇章的强大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是做好价值引领的根本。文化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价值观自信,就不可能做好价值引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的基础。当前,面对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新形势,面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不断渗透的新情况,如果我们丧失了文化自信,就很容易失去方向、失去自我,就无法对人民群众做好价值引领,无法打牢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构建好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坚定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特别是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出来,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出来,把中国老百姓真实、生动、鲜活的形象展示出来。讲好中国故事,文化自信是基础。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创新中华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号的表达方式,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
看过“公务员申论范文”

8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