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一)

  在2016年,我们在扶贫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把这些经验用到实践中去,在未来的扶贫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果,将是2017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扶贫工作已有的成功与经验来看,当前的扶贫工作存在三方面的难点:

  其一,“瞄准机制”亟待理顺。扶贫的前提是通过精确的“瞄准”机制确定“贫困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地得到扶贫的实惠,才让扶贫的资源不至于被浪费甚至贪污。从目前各地暴露的一些问题来看,一方面,个别村干部、乡干部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在落实、确定贫困户的环节上,存在较为严重的腐败与渎职。把扶贫资源当作向自己亲属、朋友分肥的唐僧肉。诸如村委会主任母亲开着小卖部拿着贫困补助的现象,既阻碍了扶贫工作的推进,也严重伤害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另一方面,个别村庄在确定贫困户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多数乱政”的现象。一些大姓、大家族利用自己的势力,把持扶贫资源的现象比较突出,真正弱势的边缘群体长期难以进入扶贫的管道。

  其二,“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有待加强。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背后往往有其复杂的形成原因。在这些原因当中,有些原因诸如没有经营初期投入、缺乏市场信息等问题是比较容易通过针对性帮扶,在短期之内予以解决的;有些原因诸如没有劳动能力、缺乏生存技能、不思进取好逸恶劳、染有赌博、酗酒恶习等问题则是难以在短期甚至较长时间内有效解决的。现在一些地方的农村扶贫,只看贫不贫而不分析致贫的原因,往往是一刀切地按规定发放扶贫物资,却不注重扶贫政策的可持续性。结果是一时济贫而不是有效治贫,甚至让个别人形成了对扶贫部门的依赖心理,造成了谁贫谁有理、谁贫谁拿钱的怪象。

  其三,扶贫工作中政府看得见的政策太多,市场看不见的跟进太少。一些地方部门在扶贫中盲目追求形式主义的政绩,热衷于修路、刷墙,不仅浪费了许多资源,而且不注重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从而让农村建设成为主要依靠政府输血的形象工程而缺乏真正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要想将扶贫落到实处,就必须有效地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通过推进农村党建、村务公开,加强农村党员、群众对村干部的监督,遏制扶贫中的不正之风,可以通过完善扶贫工作中的申诉、巡视制度来避免边缘弱势群体的沉默无助。

  另一方面,则要将致贫原因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将“救助”与“扶助”进行有效区分,做到精准扶贫、个性化扶贫,要勇于对一些“倚贫闹事”的人严肃处理。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扶贫成为群众自主、市场相助、政府扶持的大合唱,而不只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

  2017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二)

  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好政策是树立政府权威的标杆,好政策是保障公平正义的准绳,好政策是实现应民所需的依据。无论是“全面二孩”政策追求安享天伦之乐的夙愿,还是“八项规定”政策树立风清气正党风的初衷,都离不开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存来实现。好政策最终还是要服务社会发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需统筹兼顾于政策之中,才能形成“民心所向、民生之需”的好政策。

  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政策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实现不仅关系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关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更关涉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动向的调整。科学与有效就像“人”字的一撇一捺,共同构筑起实现应民所需政策的堡垒。而要彻底发挥出政策这两大功效,注重政策的时效性和落实化便显得尤为迫切。

  注重政策的动态调整是保证政策科学性的根脉所在。“明者因时而变,智者因时而动”,背后映射出的是一种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应势而动的大智慧。形势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群众的期待,都对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新的期许和要求。政策的科学规划就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从1980年倡导的“计划生育政策”到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全面开放二孩政策”,都是根据我国国情的深刻变化而做出的深刻调整,它既以民生福祉为出发点,也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规划政策,保证政策的科学性,时效性便是前提与依托。

  完善政策的配套措施是保障政策有效性的灵魂依托。“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政策的贯彻落实才能够凸显出政策的有效性。“全面二孩政策”在推行和过程中面临着“爬蚤心态”的尴尬正是医疗、教育、就业、保险等相关民生配套政策的缺乏导致而生;“限塑令”的推广与普及中面临的“夭折”挑战也正是由于政府监管的缺失、民众环保意识的匮乏等造成的。

  如此种种,好政策虽然“恰逢其时”的应运而生,却因为没有被贯彻落实而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故此,要实现政策的有效性必须以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为“先手棋”。

  政策引领发展,政策关乎民生。政策的科学有效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好风凭借力”,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实现政策的动态调整,不断以人为本完善政策配套,才能让科学有效的政策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2017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三)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 —加强道德建设 共建国人的精神家园

  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像水一样无形,但又无处不在,而人应向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胸怀,好的道德品行来承载万物,造福万物。“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沧州好人”用最淳朴的行动证明,美好的道德依旧存在,让我们心中升腾起了一股暖流,看到了希望。道德既是国家发展的巨大动力,又是民族文明的鲜明体现。因此,大力要加强道德建设,为经济保驾护航,共建国人的精神家园。

  加强道德建设离不开先进道德典型的引导。社会主义精神阵地需要坚持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在这个快速转型的时代,人们习惯了以物质利益去作为追求目标,忽视了道德的力量,造成道德的滑坡。社会的健康发展呼唤着大量的道德模范作为民族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树立更多的道德典型,用先进的事迹和感人的故事去教化人们的心灵,使得道德的感召力更强,将道德力量传给每一个平凡的人,唤起更多的道德义举。因此,要在群众的精神领域树立大量的道德模范典型,推动全社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道德实践活动也是当前进行道德建设的必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真知的来源。道德建设不是空喊口号,空谈精神,还必须针对社会发展多反映的道德问题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倡导人们参与道德建设,提供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成功经验。因此,要紧紧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在全国深入开展道德城市、道德行业、文明单位、道德家庭等各类道德创建活动,从细微处入手,从一言一行做起,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感受道德的美好,在单位做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泱泱华夏五千年。道德的积淀培养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强大生命力,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世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大量宣扬道德模范典型,并开展广泛的道德实践活动,形成富有我国特色的精神家园,是我国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环顾浩浩寰宇,面对动而不静的世界,具有如此美德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再一次在世界崛起,光芒照耀朗朗乾坤。
看过“2017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

8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