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一)

“宁德模式”启示我们,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既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久久为功的精神,又要有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的紧迫感。

在宁德地区工作过的曾指出,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1984年6月,人民日报头版上一封反映赤溪村下山溪畲族群众贫困状况的来信,拉开了全国性扶贫攻坚工作的序幕。30多年的扶贫实践提醒我们,幻想毕其功于一役,寄希望上重大项目一下子抱个“金娃娃”,往往是不负责任的脱离实际,是好大喜功的政绩心理作祟。只有实事求是地笃定“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拿出敢为总体成功牺牲的“滴水穿石”的韧劲,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向前走。

我们也要看到,按照我国现行扶贫标准衡量,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7.2%。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持续30多年的扶贫攻坚工作大格局,已渐具备由量变到质变的基础,进入啃硬骨头的精准决战阶段。“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认识,“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时刻敦促我们紧抓战略机遇期,把扶贫攻坚工作推向新的起点。

“宁德模式”启示我们,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既要靠让弱鸟“丰满羽翼”的发展路子、政策机制,又要靠奋战扶贫一线的“核心力量”。

在《弱鸟何以先飞》中谈到,“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从连江船民上岸、边远贫困村整村搬迁,到大念“山海田经”、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宁德扶贫一直在探索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发展路子。加之各种务实的政策设计、高效的机制配套,一条体制活、产业优、百姓福、生态美的脱贫路径被生动演绎。

在扶贫过程中,广大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这股“核心力量”,在推动政策科学落地、带动群众精准脱贫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有群众面对驻村第一书记,发出“他走了,我们怎么办”的感叹,这背后是对干部的信任信赖,也是对工作成果的肯定。不少普通青年由个人脱贫到带头致富,成长为村干,有的连任多届支部书记、村民主任,颇受群众认可。越是干群关系和谐稳定的地方,越是党员干部冲在一线的村庄,扶贫工作越是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宁德模式”启示我们,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既要着力于当下“扶志”、“扶智”,又要立足长远,彻底摆脱物质贫困、精神贫瘠。

在《摆脱贫困》一书的跋中,指出,“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作为昔日全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宁德的扶贫开发是甩掉等靠要、穷自在等落后思想的“扶志”过程,也是从输血到造血的“扶智”过程。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的生活最终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充分调动贫困群众主观能动性,坚决“扶志”精准“扶智”,扶贫举措才更有威力,扶贫成效才更加持久。

同时,精准扶贫要立足长远,除了加强对贫困人口进行动态管理,对因灾因病等致贫返贫人员重点定向扶持等;还要解决部分脱贫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足的现象,注重对脱贫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涵养与引导。脱贫不仅要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让群众腰包切实鼓起来;更要摆脱精神上的贫瘠,让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的2016年新年贺词犹在耳边回响。面向2020的扶贫攻坚战已经打响,让我们踏实精准扶贫的节奏,带领贫困群众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二)

弘扬英雄铸就的抗战精神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庄严时刻,天安门广场上,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的乘车方队在摩托车护卫下最先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敬礼;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等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举国上下,人们缅怀浴血奋战的抗战英烈,讴歌伟大的抗战精神,凝聚起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回望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追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不懈抗争和持续奋斗,道出了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屈辱走向富强的力量所在,鼓舞起亿万人民沿着英雄足迹前进、实现中国梦的必胜信心。

人民崇尚自己的英雄,祖国需要自己的英雄。以树皮棉花果腹的杨靖宇面对敌人的劝降,凛然回答:“不必多说,开枪吧。”张自忠战斗到最后一刻,“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没有命令,死也不退”,新四军“刘老庄连”82名官兵血战到底,全部壮烈殉国……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千千万万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唤起了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民族觉醒。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他们的浩然正气光照千秋。

英雄来自人民,人民哺育英雄。十四年抗战,多少母亲送儿上战场,多少百姓毁家纾难御敌寇,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陷敌于灭顶之灾,是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的是传承英雄身上展现的伟大精神。当年,无数抗战英雄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我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就是要弘扬这种精神,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守卫和平、开创未来,实现无数先贤英烈振兴中华的未竟夙愿。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精神引领。追忆八路军击溃日军的黄土岭之战,作家魏巍曾这样写道:“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在同侵略者殊死搏斗的血火淬炼中,抗战精神百炼成钢,激励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样需要英雄,需要新时代的英雄精神。

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就一定能筑牢信仰的基石、振奋精神的力量,戮力同心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辉煌。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三)

警惕“软政绩”酿成“硬错误”

当前,对那种热衷于抓大项目、修大马路、建大广场的“硬政绩工程”,群众已经比较了解,大部分领导干部也都“心存顾虑”,不敢率性而为了。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开始热衷于打造“软政绩工程”,如搞所谓“某某模式”“某某经验”等。“软政绩工程”具有投入成本低、监管难等特点,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人们对其表现形式、主要危害、解除之道尚缺乏关注。因此,我们要警惕“软政绩工程”,防止“软政绩”演变成“硬错误”。

现实生活中,“软政绩工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制造典型经验、培育典型模式,而实际工作并无太多亮点;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把“小典型”做大,目的是制造轰动效应,以引起上级部门注意;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借助专家学者和媒体,把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成所谓“典型经验”进行宣传,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捞取“政治资本”;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参加上级部门、单位的调研成果评选,为此不惜大做表面文章,借以获得上级领导的认可、社会公众的关注。诸如此类的“软政绩工程”,与真正形成工作亮点、总结工作经验背道而驰,其实质是为领导干部自己的升迁“造势”。

“软政绩工程”泛滥,无疑会造成巨大危害。“软政绩工程”助长了形式主义。事实上,“软政绩工程”就是一种形象工程,热衷于此的领导干部必然喜欢做表面文章、哗众取宠,其结果就是导致形式主义泛滥。如果不坚决反对和纠正这种形式主义,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腐蚀党的干部队伍,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软政绩工程”还劳民伤财。为模式而造模式、为典型而造典型,不可避免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严重的是,一些脱离实际的“典型经验”“某某模式”一旦大范围推广,势必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软政绩工程”更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领导干部是体现我们党形象的“窗口”。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制造“软政绩工程”,不真抓实干为群众谋利益,势必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党的形象;势必使我们党与群众之间形成隔阂,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同志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这就要求我们高度警惕“软政绩工程”。消除“软政绩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努力。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政绩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造出来的。只有经得起历史、实践、人民检验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领导干部的政绩如何,应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与评判。这就需要进一步畅通渠道和路径,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监督和评判,防止领导干部“自说自话”,避免上级部门“一锤定音”。同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从制度上削弱领导干部大兴“软政绩工程”的冲动。在选人用人上尤其要树立尊重实干、鼓励实干、崇尚实干的导向,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让那些只会说不会做、只会“制造政绩”不会创造政绩的投机取巧之人没有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如何才能不被喧嚣的舆论左右。应该懂得,真正的观察必须尊重事实的完整与准确,而不是脑补真相轻易做出价值判断。

看过“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

88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