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一

  幸福不能单靠政府的努力,也要靠人民群众的配合。这种配合不仅表现在努力奋斗上,也表现在观念转变上。

  幸福落地需要我们转变生活方式,适度放慢生活的节奏。改革开放以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落后就要挨打……等观念深深根植脑中。这种忧患意识在帮助我们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让人民迷失生活方向。尤其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很多人过着飞一般的生活。他们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我们要奋斗,也要享受;要工作,也要生活。我们要为别人服务,也要给一个别人为我们服务的机会。对此一方面要主动引导群众转变生活观念和态度,引导群众合理消费;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艺术,餐饮养生等服务行业,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社会基础。

  幸福的生活不是简单的吃喝拉撒,还应该包含更加丰富、深刻的内涵。幸福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不仅包括现实因素,也包括历史因素。

  幸福的生活必须根植于文化中,根植于传统中。一些人什么东西都喜欢新的,老房子,老街道,老店铺……都被肆意的破坏。其实在我们语言文化中老本身就有好的意思:老朋友,老地方,老街坊,老夫老妻……,这些“老”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老东西是历史记忆的载体,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历史文化这种看不见的东西恰恰构成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幸福不仅仅是空间维度的,也是时间维度的,深层次的幸福要在历史深处去寻找。我们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共同维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属于人类共同财富的文化。

  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二

  为凡人善举点赞

  德以劝善,善以养德。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点赞凡人善举,激发平凡人的“热效应”。引导人们崇德向善,推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路对头,效果良好。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凡人善举令人感动,常有一些“平民英雄”让人肃然起敬。这种“点赞善举、关爱好人”的行为是导向、是激励,使平凡百姓的善举义行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网络持续讨论的话题、街坊广泛传诵的故事,成为人们心头的一团团暖流、城乡文明的一道道风景、社会发展的一股股正能量。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把我们所提倡的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点赞凡人善举,看似小事一桩,不过举手之劳,却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办法。社会是由众多平凡人、普通家庭组成的,平凡百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他们的言行举止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凡人善举发端于百姓、植根于生活,亲切可感、真实可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鲜活典范,因而更容易感动人心、引发共鸣。

  为凡人善举点赞,在生产生活中确立道德标杆和价值取向,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和发展氛围。只有让凡人善举得到正反馈,让好人得到好报,让感动化为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落地入心,内化为人们的强大精神支柱和道德力量。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环境错综复杂,文化激荡、思想交锋、价值观碰撞更加激烈。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和戮力同心的民族精神,而且需要向上向善的公民品德。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只有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养成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各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激发人们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才能有效引导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提高民族的道德素养和社会的道德水准。点赞凡人善举,正是通过大力颂扬群众中蕴含的优良品德、先进思想及感人事迹,激励人们参与道德实践,引导社会形成道德认同,使新风正气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汇涓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如果把凡人善举比作水滴、润物细无声,那么,点赞和学习凡人善举就是汇聚水滴成江海、形成改变世风人心的道德潮流。善举虽小却显大德。无论戍边卫国、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扶贫济困,还是尊师重教、敬老爱幼、恪职尽责、守信笃实,都能汇聚和彰显民族的道德力量。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存善念、行善举、扬善德,就能让善行义举积石成山,成为中华圆梦的强大动力。

  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三

  “新城镇化”应基于人的价值实现

  新型城镇化是两会热点话题,它体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也反映出改革开放所依托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落实到对人的文化关切,应基于人的价值实现。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不能照搬以西方工业化、后工业化为特征的大城市模式,也区别于传统的城乡二元对立的城镇化。它是以人作为 关切点,汲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现代的人权思想、后现代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以及儒释道的自然观等各种思想观念的有益成分,重新界定人 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权利。

  新型城镇化意味着城乡在文化权利方面的一体化。这表明,农民在乡村也能享受与城市相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流动到城市的农民工,也能得到 与市民同等的各种待遇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身份的平等。 毫无疑问,也应尊重农民自愿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警惕城镇化过程中的市场化偏颇,把原本愿意坚守土地生存的农民抛入到对市场的依赖之中。我们也应注意到, 新型城镇化并不表示城乡在文化上的一元化,它不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吞噬与操纵,而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各美其美、和而不同、共生互补。

  新型城镇化应重建人与宇宙、大地之间的本真关系。我们要认识到,大自然的风雨、万物、季节方位、物理变迁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它也内在于我们的生命感 知力。《礼记·孔子闲居》指出“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有什么样的四时天风,就有什么样的 四方风俗。这是祖先曾经拥有,也是我们现在依然沉浸其中的生活方式,对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们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保护。人的价值内在于自然之中,尊重自然是 人对大地万物的应有敬畏,也体现了自然与文化的统一。

  当然,新型城镇化需要开发自然,利用土地,创造产品。但是,这种开放和创造应体现出关怀自然的精神,出自对自然化育万物、呵护生命的感恩之情,而不是 出于对自然的掠夺、毁坏和占有的动机。这样我们的生存环境会变得更完整、美丽,我们的生存价值将在创造与和谐的统一中体现出来。

  因此,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在创造财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后,应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诉求,那就是使人们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使人们精神上更丰富成熟,使人们拥有对社会负责任的价值观,去关心生命、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去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看过“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87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