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公务员申论范文
2017年福建公务员申论范文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巨大成就,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普及率达到86%。但我国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教育缺乏活力、教师职业素养亟待提高、素质教育未有实质性突破等,尤其是青少年自杀现象频发,拷问着当今教育制度。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革现行应试教育制度,但教育改革仍任重道远。
当前,青少年自杀事件频见报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2014年教育蓝皮书搜集自杀案例后认为,中小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对升学率的狂热追求,导致学校大搞应试教育,不但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巨大压力,更严重阻碍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最终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饱受诟病。对学生来说,很多学生把读书看成唯一出路,导致学业压力过大。不少寒门子弟希冀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从而起早贪黑,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读书上面,结果导致身体素质差,综合能力低,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学校来说,应试教育使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为追求升学率,学校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完全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超级中学”之称的河北衡水二中以封闭式教学、军事化管理的严苛教育模式缔造了应试教育的奇迹,但为防止学生跳楼安装铁栏杆等使其教学模式屡惹争议,折射出应试教育的弊端。对于家长来说,应试教育造成家长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孩子是否成才的标杆。很多家长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一旦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往往会招致一顿批评或责骂,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长此以往,应试教育会导致我国人口素质下降,民族创新低下,严重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战略实现。因此,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来看,应试教育是阻碍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绊脚石,教育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应试教育亟须改革,但却并不容易。我国虽然普及了义务教育,但仍存在以分数论成败的问题。尤其在农村,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思想已根深蒂固,几乎所有家长都为子女选择了高考这条路。在人们眼里,高考俨然成为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已运行几十年的高考招生制度,曾经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而要彻底改变“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需要好的制度设计和不断探索,同时也需要时间。此外,教育改革远非单一的考试制度改革,还需要变革与之相配套的资源分配,需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教改之路仍将任重道远。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保证其健康、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注入源源不竭的发展活力。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当前应试教育存在较多弊端,需须大力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创建出真正适合我国青少年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7年福建公务员申论范文二
居住证应成为新型户籍制度的“通行证”
众所周知,户籍管理制度本身的改革并不复杂,核心的问题一是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与户籍挂钩,而且形成的时间久,涉及的领域多,协调的难度大;二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差别较大,需要合理引导。可以认为,只要中国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严重不平衡的格局无法根本改观,中国的户籍改革就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否客观认识这种困难,将决定户籍制度改革的路径。
2015年3月份,《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已经中央审议通过。三中全会指出:“2020年形成新型户籍制度”,路线图和时间表均已明确。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由于将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相比暂住证,居住证已由过去是外来人口的一项义务,变成了如今的一种权利;由过去仅单一地对外来人口进行管理,变成了如今既进行管理又提供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
实施居住证制度,既可掌握城市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又便于城市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对于城市及外来人口来说,都是一件好事。然而,在暂住证变身居住证之初,对于外来人口来说,居住证还是一张可有可无的白纸,尽管城市管理者欲在上面写下美好的愿景和庄重的承诺,但是,外来人口非但未能真正享受到居住证带来的城市福利和市民待遇,反而给自己头上又多上了一道“紧箍咒”。这也是过去外来人口对办理居住证态度消极的关键所在。
可以预料,随着新型户籍制度的顺利推进,居住证将由过去的一张白纸,华丽转身为又一张“身份证”,成为城市为外来人口提供积分入户、就业创业、劳动保障、住房安置、医疗卫生、子女就学、证照办理等多重服务的“权益证”,甚至成为形成新型户籍制度的“通行证”。如果政府能够不折不扣地履行诺言,想需居住在城市的非户籍人士都能够认真配合,积极主动地去办理居住证,过去由城市管理者苦劝、甚至强制办理的尴尬局面也将就此终结。
因此,居住证应成为消除城乡差别、体现社会公平的城市标签,承载更多的城市福利与人文关怀。比如,将居住证办理与入户、就业、就学、住房、养老、医保等重要城市福利和社会保障挂钩,使其成为享受公共服务的需要条件;特别是要将外来人口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不歧视,多关爱,让他们分享城市公共福利和发展成果,从居住证中真正得到实惠。进而,使公民拥有理想化的迁徒自由,走到哪里,就能在哪儿自由定居,享受当地的公共服务,从制度上给他们以心理认同和归宿。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口流动同我国城镇化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我国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居住证制度的实施让流动人口享受到社会发展福利,是寻求中国人口红利的二次增长点,更是对流动人口所付出的劳动价值的最公平,最好的回报。
2017年福建公务员申论范文三
女孩看病“怒斥黄牛”折射的医院真问题
近日,一段近3分钟“外地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黄牛”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里,一个穿着白色羽绒服,说着东北口音的女子情绪非常激动,怒斥黄牛,“你们太猖獗了,300元挂号费炒到4500元,老百姓一大早就来,等了一天挂不上号。”并向周围人高喊“所有的票贩子安排我们排队,却把他们自己人排在前面,后面的老百姓都不敢吱声,保安去哪里了。”
涉事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6日回应称,“经医院初步调查,此次事件无保安参与倒号的行为及证据。”并表示,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最终结论以警方调查核实为准。
医院是否无辜,保安是否干净,医院自己说了不算。真相犹待警方调查。但是,我们记住了当事人的一脸悲戚、愤怒,感受到了患者的委屈与无奈,尤其是最后姑娘情不自禁流泪的画面,更令人动容。这段视频让无数网友感同身受,比如有网友吐槽说,看着这个患病女子一字一句、强忍泪水的诉说,“我也忍不住落泪,这视频不能看,心堵得慌”。这种情感上的共振,既源于同情患病女的不幸遭遇,恐怕也有对自身求医经历的观照,以及对医院“黄牛”猖獗的愤慨。
由于真相未明,尚无法探析视频中的指责和质疑是否都属实。但,这段视频暴露出的 “黄牛”猖獗等广受诟病的医院真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并确实去推动解决。
其一,“黄牛党”为何那么神通广大,轻易就能挂上号?新华社日前一篇调查报道指出,有记者在某医院排队挂号时,号贩子告诉记者:“你这位置肯定挂不上,队前面有位置,300块钱一个位,保证能挂上。”虽然有些“黄牛”也是靠体力排队挂号,但是有些“黄牛”居然拿票如探囊取物,这就应该去追查他们背后是不是与医院内部人有勾结了?现实中,确有个别医院人员和“黄牛”里应外合。报道就提到,某医院一外科医生说,他所在的医院就曾处理过与“黄牛”勾结的挂号前台工作人员。很显然,如果不除净内鬼,“黄牛党”就难消失。
其二,“黄牛党”那么跋扈,简直成为医院一霸,保安为何不管不问?医院该承担什么责任?根据视频中女孩的陈述,她所挂号的那家医院的保安,对“黄牛党”岂止不过问,简直与“黄牛党”就是穿一条裤子,既有默契,又公开为“黄牛党”撑腰。如果属实,这些保安就应该被追究责任。一般来说,院方当然不希望“黄牛党”横行,但是,如果保安与“黄牛党”沆瀣一气,前台工作人员与“黄牛党”合谋发不义之财,医院就需须主动介入。这种介入,不是简单提醒,也不是发发通知叫停,而应该配合有关部门一道打击,主动作为去为患者提供一个健康公平合理的求医环境。
其实,不少“黄牛”充斥于大医院,早已不是新闻。那些游走于法律边缘地带的倒号“黄牛党”,似乎个个有门路,患者挂不上的号,他们能挂上;也个个赚得盆满钵溢,调查显示,一般7-14元的中公教育专家号,“黄牛”转卖时至少200至300元起,有的知名中公教育专家号甚至能卖到上千元。
“黄牛党”是医院健康发展的一大毒瘤,他们灰色化生存,被打击一次就沉寂一会,但是转眼就死灰复燃,最大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而获利甚高,且有形危害不足但对社会和患者的无形危害巨大,因而长期以来就不是警方关注的重点,或者视为“小问题”。据业内人士介绍,长期、大量倒卖号源是扰乱医疗秩序、破坏公平的违法行为,可以按照非法经营罪判处刑罚。但从各地实践看,大多是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来认定。如果只是把他们驱逐走,或者逮住后罚点款,顶多拘留几天,而不动用刑法,恐怕就难有震慑效果。
名中公教育专家的号就那么多,“黄牛”挂上了,就是鸠占鹊巢,患者要想看中公教育专家就不得不去花高价买。问题是,对于那些为医疗费所困的患者而言,再承担高额的买号费,岂非雪上加霜?视频中的那名女子慨叹“我回家死道上了,那这社会真没希望了”,虽有点情绪化,但足以说明“黄牛党”的嚣张对人们正常求医秩序的扰乱性和破坏力,以及由此对病人产生的不可预知性的可怕恶果。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卫计委26日下午表示,对号贩子现象、尤其是医疗机构内部个别内外勾结行为,始终零容忍。并表示,如果市民和患者发现有医疗机构的不法分子内部勾结、扰乱医疗秩序的,可随时向公安机关或卫生计生部门提供线索证据。这一表态也间接承认了一些医院确实有号贩子,也承认一些医院确实有人内外勾结。
女孩“怒斥黄牛”视频的真相,终会水落石出。相关部门在调查的同时,应还当事人以公道,并对“黄牛党”零容忍,依法严厉打击。最关键的是,全社会都应该一起思考,如何才能让“黄牛党”无立足之地,患者看病何时不再难,何时能有尊严地看病?如果不解决掉“黄牛党”这一奇葩,医患矛盾就不可能真正消除。
看过“2017年福建公务员申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