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一

  落实惠民政策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然而,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频频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的情况,使民生工程、惠民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因此转变政府职能:首要“定好位”,理清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重视社会力量,通过引入社会力量解决公共问题;其次要“防越位”,把该放的坚决放开,明确明确权利边界,认真履行政府的公共职责。最后是“补缺位”,把该管而没有管好的事管好,做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使用政治术语凸显政治素养】

  落实惠民政策需要加强权力监督。权力不受监督,就像失去了缰绳的野马,最终害人害己。由于内部管理机制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外部监督形同虚设、毫无实效,导致惠民政策面临“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例如:云南省出台对中小学代课老师的补助政策,但因为基层政府在执行中不懂变通、不够灵活,导致这项惠民政策“流产”。中央政策是否能有效落实,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良心。加强权力监督制约,既要完善内部监管,严查渎职公务人员,又要通过充分征求、仔细研究群众的意见和所思所想,改进惠民政策,还要发挥媒体监督职能,倒逼惠民政策改进提高。总而言之,政府部门在惠民政策的落实上一定要做到“严”和“实”。【巧用比喻增强文章灵动性】

  落实惠民政策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一些领导干部抓经济有模有样,头头是道,但是谈到意识形态工作就枯燥无味、照搬照抄。在党的惠民政策上也同样如此,一些惠民政策因为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式陈旧、宣传渠道单一,导致地方政府、人民群众无从知晓、难以理解、无缘得益。现今人们对公开政务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政府若不加快信息公开步伐、提高政策宣传能力,不仅是在损害群众权益,更为严重的是让谣言走在真相前面,政府会将会陷入被动、尴尬的局面。把重大决策宣传到位,把设计群众利益的政策解释到位,把群众关注的热点引导到位,才能真正做到解疑释惑、活血化瘀、疏导情绪,平衡心理。【多处排比增强论证力度】

  在政治局见面会上的说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面对群众的殷切期盼,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也要有如履薄冰的危机感,科学规划、全盘考虑、协调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切实落实惠民政策,改善百姓生活!【展望未来,升华主题】

  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二

  把事业单位改成“干事业”的地方

  突破焦虑点,要讲究策略,既改现状、又不伤人。不仅需要解除编制的束缚,让聘用合同规范清楚双方的权利义务,还需要全面激发干部职工“干事业”的斗志。

  在日前人社部举行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

  一提起“事业单位”四个字,不少人都觉得是“养懒汉”的地方。其实严格意义上讲,高校、医院、科研单位、新闻媒体等“事业单位”,更多还是干事创业的所在。今天的事业单位改革,包括编制管理、人员身份的改变等,最终的价值还是为了激发职工们的积极性,让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干事业”的地方。

  事业单位改革中,“编制”最受人关注,也最容易被理解为“铁饭碗”的代名词。尽管有较为复杂的历史成因,但传统的编制与编制管理办法,确实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存在“进来容易出去难”的问题,人浮于事、低效率的状况比较突出。而从一些试点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传统编制向“全员合同聘用制”的过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激励机制,让干活的人多了,想走的人也方便了。

  正如人社部介绍的下一步事业单位改革思路,编制问题的解决与优化仍然是核心与关键。“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注定会直接影响上千万职工的切身利益。长远来看是好事情,有利于事业单位回归公益属性,同时适当引入市场化、企业化的激励要素,促进生产力的解放。而短期来看,“动谁的奶酪谁也不乐意”。这是改革的焦虑点。

  突破焦虑点,要讲究策略,既改现状、又不伤人。比如,取消编制的过程中,该拨款的要继续财政负责,该解决的历史包袱不能简单扔给社会,那只会重蹈当年国企改革的覆辙。说到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事业单位焕发活力,让大家更好地看好病、教育好孩子、多出科研成果、多写好报道,并不是要“改黄了”“改没了”。

  另外,改革要始终注重人的作用。之前,社会上对事业单位中的论资排辈、官僚习气意见很大,有的地方为了评职称、晋级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有水平的人、有业绩的团队如何获取相应的荣誉与绩效,这才是改革的“必答题”,也是编制去留之外,我们更应关注的议题。这方面,如专家所言,探索“公益”和 “市场”两条腿走路是解题的难点。

  更进一步说,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性同样重要。不仅需要解除编制的束缚,让聘用合同规范清楚双方的权利义务,还需要全面激发干部职工“干事业”的斗志,比如之前的医师多点执业,便让患者与医生双方获益良多。要从国情出发、从老百姓的具体需要出发,分行业、分类别,一步步地走好这盘事业单位改革的大棋局,激活改革所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升工作效能,释放改革红利。

  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三

  鉴往者 通古今

  ——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从江南水乡的清风古韵,到六朝古都的古色添香,到对外窗口的十里洋场,中国城市的发展被赋予了不同文化色彩,流淌着同样的民族血脉。然而,无论是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还是大刀阔斧的城市扩张,总是伴随着名人故居的摧毁,文化遗迹的流失,人们在享受着城市现代文明的快捷便利,却也渐失了对传统文化的回味感知。人们不禁发问,城市的发展是否只能赤身而行,灵魂丧失?

  曾说过:“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或许是对城市文化未来的发展最好的诠释。鉴古通今,做好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才是当下城市发展的正确之道。

  城市发展当以文化传承为先。文化发展的起点在于文化的传承,此乃树之根本,水之源泉。只有做好文化的传承方能为城市建设守住基因,方能为城市发展留住传统,方能为城市进步坚守阵地。故此城市文化的发展要做好到两手兼备:其一、挖掘和保护文化资源,特别是在旧城改造中,要注重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留住存续城市文化的记忆;其二、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城建设中融入传统元素与原有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

  城市发展更以文化创新为本。《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命世界万事万物无不变化发展,生生不息。从诗书礼乐、儒释道墨到知行合一、程朱理学,文化的发展至始至终没有停歇。于今而言,文化的创新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城市文化要想永葆活力,不应仅仅停留在积极保护上,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整体创造,实现创新。将城市文化遗产融入社会生活,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它们的综合价值。

  君不见高楼大厦拔地起,历史印记无处寻。城市发展不能失了根基,忘了根本,少了乡愁。如所言,我们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乡愁”便是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看过“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8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