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时间: 焯杰2 申论辅导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很多建筑学家都把城市看成有生命的存在。如果丢掉了某一种“基因”,也就等于失去了某一个发展方向。

  世界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文化的呈现方式本来是多彩多样的,但如今,城市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小。对更多城市而言,追求大一统的混凝土森林风格反而成为一种时尚。地域特色和历史记忆,逐渐淹没在风起云涌的造城运动中。当更多的人意识到文化保护的重要时,很多古老建筑已被拆毁,历史性街区已被割裂,在缺乏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的大楼里居住和工作,只能依靠屏幕上的碎片文化充填精神的饥饿。这是一件无比遗憾的事。

  建筑是活着的历史,也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城市的特色是先天的,它并不体现为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而是呈现为各个时代、各具风格特点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蕴含着地域文化特色,充盈着不同的建筑智慧。保留这些历史建筑,就等于保存住了小型历史博物馆,让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找到一个能辨析历史经纬的塔台,进入一个能安放心灵的花园。

  我们自可体会历史文化建筑带来的穿越感和愉悦度。比如北京,它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皇城和红墙讲述的朝代兴衰,也在于感觉一代又一代平民百姓的生活气息。“早起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只有身处如同历史坐标系的胡同,才能真切感觉到诸多历史节点的联缀。同样,在水乡乌镇,流水潺潺伴随幽深小院,似在讲述一个个家族历史;在顺德古城,细腻中传递城南旧事和地域文化的灵性;在山西平遥,石板路回想着昔日商人牵马的奔跑声。生命的勃勃,正被这些历史文化建筑所呼应、共鸣、催生或提醒,感受着历史的风云变化,参悟着时代的更迭变迁。假如这些历史性建筑荡然无存,我们去哪里寻找这样的感觉?

  保留历史建筑的风格,可以延续城市文化传承的血脉。一座历史性建筑,带着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气息,从它的建筑结构、牌匾画幅、装饰雕刻,都能领略到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一旦感觉到古老建筑的苏醒,你就会对这个城市存有敬畏。骄傲与繁荣,抑或屈辱与衰落,所有见证过历史的建筑,都能给我们或赞叹或警醒。留住他们,就等于留住了我们理性的神经。保留历史建筑的风格,也是为城市建设增加设计借鉴,增多文化元素,甚至可以让城市的建筑生态有更丰富的内涵。在高楼大厦逼仄的空间里,历史文化建筑点缀其中,既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又为他们提供精神领地,让市民在历史文化中穿梭,才能感受到公众对城市历史沧桑感的认同。

  一个家庭,如果缺少老人,就会缺乏温暖度和亲切感。城市建筑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链条,而不是断代发展。国际性城市或那些给人们鲜明印象的城市,无一不在精心呵护着历史性建筑。保护好建筑文化的历史,就等于保护了一片具有化石般意义的场所,无疑值得反复赞赏。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二:解决就业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劳动力总供给都远远大于总需求。因此,就业问题是一道摆在国人面前的难题,就业问题不仅在总量上存在困难,而且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和区域性问题也很突出。如何扩大就业,不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解决好就业问题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关键。

  经济发展与就业一直是互动的关系,当前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就业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态势,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面对取得的成绩,我们更要客观地分析我国就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从劳动力供给方面来看主要有两条途径汇聚。一是劳动力新生力量。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步入劳动年龄成为城市新生的劳动力,而城市本身无法将所有的新生力量吸纳,从而产生就业压力问题。二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流”。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看,每年转移的人数处于一个较大的规模。这些人到城市里寻找工作,帮助城市建设发展,但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也逐渐超出了城市的承载量,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较为突出,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性别歧视主要是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主要体现为:一是用人单位在录用名额中明确规定男性。二是用人单位即使录用女性也会提高用人标准,实行与男性相异的双重标准。三是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还会限制女性应得的基本权利,如生育权、婚姻权等。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给就业工作蒙上了一层不公平的阴影,对解决就业问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就业过程中特殊人群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近几年,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大批民工进城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部分技术标注高的工作岗位出现“用工荒”。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的顽疾,大学生因其学历高、心气高、实践能力不足等原因,就业形势令人咋舌,“毕业意味着失业”的现象越演越烈,给我国教育前景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而残疾人因为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没有相关的对口工作而陷入就业难的困境。

  茅盾曾言,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针对我国当前的就业问题,首先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各大产业吸纳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其次要采取积极政策措施,广开就业门路;再次要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开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最后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实行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百姓才能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富强。

6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