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语文备考 >

江西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时间: 焯杰2 语文备考

  江西高考现代文阅读原文

  他的诗眼,从远方的山和海收回来,回到眼前的池塘。山和海,都是远怀,对他而言,都可望而不可即,他喜欢自己能把握的存在,而池塘,就在脚边,属于他。海上生明月,一定很美,可那美对于他的当下来说,还是“无”,而“池塘生春草”就在身边,那是“有”,可以任他格律化,但此句自然而然,还来不及捉住它,就在梦里入诗了,梦是没法儿格律化的。那句“园柳变鸣禽”,稍稍迟了一步,就被他捉住雕琢了一把,意境虽好,但终非造化,寂寞了一冬天的孤寒柳,忽然听到鸟鸣了!这春之声叫他归隐,他进山了,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去山里定居,不是在方便处定居,而是在险要处定居,真不愧为将门子,以兵法安居,以格律写诗,确有乃祖遗风。千载以后的毛泽东喜读谢诗,评价很高,说唐代山水诗从谢发展而来。的确,不仅在形式上拧紧了格律的发条,内容上也真的紧张起来了。魏晋人,人与山川相映发,是玄言田园的自由化;这还不够,还要格律化,格律化是为诗的江山立法。

  江西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

  1.下面关于谢灵运用格律写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谢灵运在王朝之争中失败了,便向山水倾吐郁闷,不能治国,他就治诗,用好比王制的格律写诗,像治诗那样治国,这样可以从中拾起在王朝里失落的抱负。

  B.谢灵运尝试着给诗套上格律,就像给马套上笼头和鞍子一样,这样用格律的法度看待山水,用一种形式化的美的理念经营山水,与立法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

  C.谢灵运用格律写诗,汉字首先要满足格律化的要求,让思想也进入格律,使格律成为思维方式,这样做不仅为诗的形式立了法,也为思想构建了诗性的框架。

  D.谢灵运要求汉字的形、音、义都要整整齐齐地对仗,文字要雕得玲珑剔透。这样他就成了诗歌王国的统治者,被赶进格律的汉字如同整齐的仪仗队向他行礼。

  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说明谢灵运是怎样用格律来治诗的,作者运用例证法,即以《登池上楼》为例,逐句分析其中的十个句子,以此证明谢灵运写山水诗的确非常讲究格律。

  B.“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这两句是谢灵运政治上失意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为做官追求俸禄却被贬偏远的海滨,长久卧病在床只能独对萧索枯瑟的空林。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如有神助,写是写不出来的,谢灵运对此也非常得意,自言来自梦中,他的诗眼融化于自然,连一点描写的痕迹都没有。

  D.《登池上楼》后八句写登楼所见所感:久卧不明季节变化,于是抱病强起临窗一望,听绿波之声,望高山之翠,顿觉心胸开阔,天气变好了,春阳驱寒,阳气升而阴气沉。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谢灵运和陶渊明是同时代人,但两人思想截然不同。陶渊明主动与王朝诀别,甘当“老农”;谢灵运却被迫归隐,并且按兵法在山中险要处定居,体现将门遗风。

  B.谢灵运认为中国人经得起敲打,很容易格律化,即容易被奴役和统治。这表明他有治人之才,因不被重用,只好将其才转为治诗,使他成了格律诗的创始者。

  C.谢灵运是魏晋时期山水诗人的代表,其诗深受千载之后的毛泽东喜爱,毛泽东评价说唐代的山水诗是从谢灵运的山水诗发展而来的。本文作者赞同这种看法。

  D.谢灵运使山水诗在“内容上也真的紧张起来了”,意思是魏晋的山水诗,只有玄言诗和田园诗的自由化是很不够的,还要格律化,格律佛为诗的江山立法。

  江西高考现代文阅读答案

  1. A“像治诗那样治国”,语序颠倒,偷换概念,应为“像治国那样治诗”。第一段说“用治国的手段写诗”,是“像治国那样治诗”的同义语,二者概念相同。

  2. C内容杂糅,把作者对“池塘生春草”和“园柳变鸣禽”这两句诗的评价混杂在一起了,扭曲了文意。“来自梦中”“连一点描写的痕迹都没有”,是对“池塘生春草”的评价;而“园柳变鸣禽”要差一些,“意境虽好,但终非造化”。

  3. B曲解文意,把“中国人经得起敲打,很容易格律化”,错误地理解为容易“被奴役和统治”。第一段中说,谢灵运“不能立法治国,就用格律写诗”,这说明在谢灵运看来,只要正确“立法”,就能把国家治理好,人民就能经得起敲打,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便于治理,而不是容易“被奴役和统治”。

江西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相关

7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