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语文备考 >

《诗经》的表现手法

时间: 李金 语文备考

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一、“赋”的表现手法:“赋”的本义是贡赋,“赋为土地所生以供天子”。诸侯向天子献上贡赋之时必须开具清单,面面俱到,清楚明了,以供天子接受时按清单点收。贡赋的物品都是祭祀所用,必须一一铺陈,排列于神位之前。后来,这种物质的排列逐渐转化成语言文字的排列。

二、“比”的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如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

三、 “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朱熹所说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兴”的意思是“起”,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其作用是含蓄、蕴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

诗经的内容分几部分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现存共305篇。其中: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风》(160篇):《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

《雅》(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诗经》文学常识

1、《诗经》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2、《诗经》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它的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给予后世文学以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3、《诗经》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4、《诗经》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大都为各地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系西周五室贵族之作,大都是记述周历史,歌颂祖先功德,“小雅”除一部分宴会乐歌外,其余多系政治讽喻,作者多属贵族文人。“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5、《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6、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诗经》经典语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5、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0、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诗经·唐风·绸缪》

诗经的影响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二、抒情诗传统: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

10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