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考历史真题试题附答案解析

时间: 焯杰2 历史备考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里克利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规定明显限制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而这种情况发生在雅典民主政治最发达的伯里克利时代,说明当时的雅典民主制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曲解了材料的主旨意图,D项本身表述错误,题干法律反对的是和神明持不同见解者,并不是同伯里克利持不同见解的人。

  答案:C

  2.(2013·课标Ⅰ卷)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基本特征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程序。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人民主权主要体现在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最主要的程序是辩论,这就要求参政公民必须具备较高的演说能力,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无法在政治领袖和演说家之间建立必然联系。

  答案:A

  3.(2013·课标Ⅱ卷)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洛狄忒(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由于辩护人充满感情的辩护打动了陪审团,陪审法庭经投票宣判该女子无罪。陪审团这一做法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体现了雅典审判程序严格,排除D项。

  答案:A

  4.(2013·广东卷)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按照陶片放逐法,如果公民们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威胁到城邦民主,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然后投入陶缸中。一个陶片相当一张选票。如这个人的得票数超过6 000,就表示多数通过,这个人就会被流放。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并没有严重威胁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A项。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B项。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体现了个人的政治野心,严重威胁雅典的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并没有严重威胁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D项。

  答案:C

  5.(2013·江苏卷)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解析:在古代雅典,只有少数人拥有公民权,排除A项;雅典是民主制而非贵族制政体,C项中的“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与史实不符;雅典公民不包括外邦人,外邦人并不能享有雅典民主,排除D项。B项符合史实,故选B项。

  答案:B

  6.(2013·四川卷)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雅典政治。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题干材料前半部分反映出的信息可知C、D正确,从题干材料后半部分信息可知B正确,雅典公民好战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符合题意的答案选A。

  答案:A

  7.(2013·浙江卷)“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A、C与题意不符,D表述与题干中反映出的法律文献不符,罗马扩张后的法律不再是单一的公民法,而是主要调节帝国内居民纠纷的万民法。据材料中“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可知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因此正确答案选B。

  答案:B

  8.(2012·新课标全国卷)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解析:从题干主旨不难判断出《十二铜表法》的机械规定,导致原告败诉。故选B项。A和C既不能体现题干主旨,也不合乎历史事实,故A和C都错;D是干扰项,看似符合题干主旨,但“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这种说法本身不符合罗马法的精神,故D项也错。

  答案:B

  9.(2012·天津卷)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理解能力。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等司法理念。C项是在成文法出现之前所使用的原则。

  答案:C

  10.(2012·江苏卷)“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的范畴,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故①有误。《民法大全》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故④有误。②正确指出了《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表明③正确。

  答案:B

  11.(2012·安徽卷)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解析:A项不准确,不可能保护奴隶的利益;B项太绝对,只是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根本上仍然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D

6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