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时间: 焯杰2 历史备考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1:

  1.(2013·北京高考)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吸收外来文化”。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A、C、D,答案选B。

  2.(2013·广东高考)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解析:选D 关键是“明理”一词,说明理学已经产生,则A、B可排除。而朱熹是主张格物致知的,是通过处在手段明理,而材料是反对的,因而选D。

  3.(2013·福建高考)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解析:选D 本题具有乡土气息,解题关键在于对“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这段话的理解。A选项“三纲五常”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材料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B、C选项都缩小了材料范围,只提到一个方面“去恶从善”、“保守家业”;所以选D。

  4.(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解析:选D 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知,D项正确;A、B、C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排除。

  5.(2012·海南高考)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解析:选D 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理,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项无从反映。

  6.(2012·海南高考)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解析:选A 依据所学知识,首先排除B、D项;题干认为“阳生万物”,而何为“生”呢?“生,仁也”,其主要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A项正确;如果对“阳生万物、阴成万物”不能正确解读,及把握内在关系:生,仁也。易错选C项。

  7.(2013·安徽高考·2007·广东高考合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歙欲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

  材料二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三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注意设问,注意从程朱理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而不是分析其影响。第(2)问首先注意题干中的设问,是分析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的经济、思想原因,可以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回答,找出其对婚姻自主的促进因素即可。第(3)问要注意对史料的真实性的甄别,小说的真实性要差些。

  答案:(1)“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在宋代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工具;女性贞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化,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

  (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3)(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②材料二、三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2:

  1.(2011·浙江高考)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

  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解析:选C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重要原因是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中东国家团结一致,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实施禁运,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此时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劣势,但并不是美国无法保持与苏联竞争的势头,A项错误;二战后,世界经济就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美国“滞胀”的出现无关,B项可排除;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医治“滞胀”的思路,而不是导致“滞胀”的原因,D项可排除。

  2.(2013·海南高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

  解析:选A 据题干“共同商业政策”“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等可知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答案选A。亚太经合组织的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排除B;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资本等自由流通,排除C;欧洲联盟的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排除D。

  3.(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Ⅰ)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解析:选A 注意关键信息是“直接原因”。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灾难连连,要重建欧洲只能走联合统一道路。法、德、意等六国与英国相比,遭受战争的伤害更大,这是它们率先联合的直接原因。选择A项。

  4.(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解析:选C 从图中可知,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世界贸易集中于亚洲地区,因此,C项正确;A、B、D项题干无从反映。

  5.(2012·天津高考)右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图片反映了(  )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从题干和图片材料可知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发展,由于在全球化中欧美发达国家占有优势,他们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渗透西方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故①②正确。③说法与史实不符,④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6.(2013·广东高考节选)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解答注意时间限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结合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概况与趋势归纳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规律。

  答案:二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64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