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中历史常考知识点

时间: 李金 历史备考

高中历史常考知识点

1、儒家思想

a孔子(春秋)仁、礼、有教无类

b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性本善

c荀子(战国)"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民本)、性本恶

2、墨家

墨子(战国):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3、法家

韩非子(战国)法家学派集大成者:依法治国(严刑峻法)、权术、权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4、董仲舒新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5、明末清初

a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农工商皆本)

b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郡国利病书》

c王夫之:朴素唯物思想《读通鉴论》

6、古代科技

a四大发明

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应用于航海;13C 传入欧洲

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蔡侯纸”

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北宋毕升胶泥活字印刷

火药: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器

b农学 (四大农书)

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

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北方

元朝:王祯,《农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c医学

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

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学奠基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7、美术

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以形写神”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风俗画

明清,文人画,表现个性,追求意趣

高中历史高考考点

3.1.2百家争鸣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指的是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各派争艳的局面称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规范,道家思想形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政治家改革和治理国家的理论武器。

3.1.3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提出“仁”“礼”之说;政治上提倡“以德治国”;教育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发言整理成《马关条约》。

孟子:“仁政”论。性善论。(3)君轻民。

荀子:(1)“天道常在”,“天道受命而用”。性恶论。礼法结合。

3.1.4汉代道统的史实b

(1)董仲舒提出“废百家,尊儒术”的思想。

(2)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汉代理学是阴阳家、黄老家和法家的集大成者。它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

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有利于改革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分裂势力。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世界近代现代史

1、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阶级、阶层、上层建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重心转移,国家地位变化,国际关系格局调整,世界体系构建,东方从属西方;促进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变化;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治安混乱,道德沦丧,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南北差距扩大等问题)

2、19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原因

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在独立前,必须先反殖反帝,取得民族独立,解决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有成就,土耳其较典型,但各国各地很不均衡,都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国内的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差,国民素质低,经济政策、结构不合理等,国际有不平等的经济政治秩序等。)

4、对近现代三大国际关系体系、对国联、联合国历史作用的客观评价

5、20世纪20-30年代,代表现代化三种模式的美、苏俄、土耳其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不同成就(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土耳其改革)

6、经济全球化问题

7、从现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价值观理性化、城市化)的角度看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阶段的历史进程;现代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影响(注意有利有弊)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1.阅读材料:概括材料意思(或有一个意思,或有几个意思);通过时间、人物等关键词联系课本知识,锁定课本相关内容。

2.设问:看是“表明”“体现”“原因”“目的”“影响”等。

3.多管齐下,尝试不同方法

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楚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的选项。

重点突破法:在审题中确定关键词后,如果对关键词相关的史实了解清楚,那么可不用逐一考虑各个选项,而是直接确定正确答案。

猜测法:如果对各个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的选项,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一般情况下,选项如果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课表范围,则为错误。

历史大题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

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10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