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地理备考 >

高考地理大题备考要点

时间: 泽璇 地理备考

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三、日照图中图图转换过程中的注意点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四、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五、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判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六、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七、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八、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含义: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地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则高达5800米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 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 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

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7.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9.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33.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 东西方向的判断 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 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 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 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 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44. 地球公转的速度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7. 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 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 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 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60.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61.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62.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3.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4. 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5.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6. 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7.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8. 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9. 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70. 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71.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7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4.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5.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6.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 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78.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9.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80.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81.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82. 大气上界 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83.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阳高度角

8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85. 辐射定律 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6. 地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7. 大气逆辐射 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8. 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9. 全球的热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90.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91.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92.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93.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4.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6.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97. 小气候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8.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9. 大气环流的意义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等高线地形图

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高考地理必背大题:海洋资源

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盐度和洋流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