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开封中考古诗鉴赏训练题带答案

时间: 焯杰2 基础知识

  开封中考古诗鉴赏训练题(一)

  【注】①湘裙翠: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翠绿色的裙子。②琵琶:白居易《琵琶行》典故。

  (1)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少妇形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2)有人认为这首元曲具有“文人高雅典丽”的风格特点,也有人认为这首元曲体现了“民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色。你认可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开封中考古诗鉴赏训练题答案

  (1)①绰约多姿。她站在船头,“风约湘裙翠”。习习晚风吹着她翠绿的裙儿左右飘拂,身姿绰约美丽。(约,有的解作“束、裹”,可分析其身姿优美曼妙。)②思念远人。她自春到秋都在倚楼远望,不知错认多少归舟,但远人消息全无。③自悼身世,伤感落泪。联想到自己和琵琶女一样,美人迟暮,身世飘零。④内心顾虑悔恨。有对远人“士也不爽,二三其德”可能已经变心的担忧顾虑,又有“悔教夫婿”立功万里的悔恨。(2点4分,每一点中概括形象特点1分,结合文本、分析到位1分。)

  (2)观点1:具有“文人高雅典丽”的风格特点。①运用典故。借琵琶女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年华老去,身世飘零的特点,表达自己因思念远人而产生的复杂情感。②抒情含蓄。“芙蓉开尽无消息”包含丰富意蕴。一是写出秋已深,而远人消息全无,而她则是自春到秋都在远望归人。二是含蓄写出远人归期一误再误,如今不知“香车系在谁家树”。(每点2分,有观点有分析可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观点2:体现了“民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色。①“比”的手法的使用。“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以物喻人,在物我的对比中,突出思妇的落寞情感。②抒情直露。“数行泪”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晚凉多少”,言秋已深,凉已重,而远人的冷暖,无人照料,足见其相爱之情。③开篇清新自然。曲一开头,一个绰约多姿的少妇形象就进入读者眼帘。(每点2分,有观点有分析可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观点3:既有“文人高雅典丽”的风格特点,也体现了“民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色。((每点2分,有观点有分析可得4分。)

  开封中考古诗鉴赏训练题(二)

  水口行舟①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8.本诗写乘舟江中时的所见所思,所表达的情感富有层次。请你简析。(6分)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朱熹的诗往往富有理趣,那么本诗与其《观书有感》(其一)所蕴含的道理有何不同。(5分)

  开封中考古诗鉴赏训练题答案

  8. “雨一蓑”表现出洒脱与对山水的迷恋,“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答对一点给2分,6分)

  9.手法:①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不给分),由景及理;借助自然界景观的描述 ,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② 对比(写“对照”、“呼应”不给分),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景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答对一种手法给1分, 共2分)

  本诗哲理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哲理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观书有感》(其一)哲理示例: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开封中考古诗鉴赏训练题带答案相关

7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