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行测辅导 > 言语理解 >

湖北公务员言语理解习题含答案

时间: 焯杰2 言语理解

  湖北公务员言语理解习题(一)

  A.我国的能源问题日益严重,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的

  B.要把追求经济增长放在我们工作的首要位置

  C.不能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应大力限制能源消费

  D.应当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把过高的能源消耗降下来

  【例题】政策和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带有人们的主观意志,或者说是人们意志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行政调节方法运用得是否合理和科学,主要取决于人们主观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对客观规律和复杂的经济活动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行政调节方法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局限性

  B.政策和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存在不科学性

  C.应该用经济和法律等其他调节方法取代行政调节方法

  D.政策和制度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制定者的主观因素

  【例题】任何一个神经细胞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系列与之有关的记忆群的活动。情节是以“自我”来根据事物内容自问自答,边设置场景、角色,边加以深化发展的。形象思维构出画面(可视内容),语言记忆(逻辑思维)则是“自我”根据画面内容做出的逻辑反应,成为下一个画面的心理要求,概括地说,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逻辑思维内容确定了形象思维内容,形象思维又诱导了逻辑思维

  B.逻辑思维内容确定了形象思维内容,同时又诱导了形象思维

  C.形象思维内容确定了逻辑思维内容,同时又诱导了逻辑思维

  D.形象思维内容确定了逻辑思维内容,逻辑思维又诱导了形象思维

  【例题】《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表现形式,能够被第三人利用、复制。这种表现形式类型多样,如各种文字作品、音乐作品及科学技术作品。这是因为作品受法律保护的原因之一是要使其得到传播、利用。再好的作品,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之中,也是没有办法让第三人知晓利用的。

  这段话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

  A.著作权受到法律保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具备一定的物质表现形式

  B.《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首先必须是独创性的智力劳动成果,例如作者的构思

  C.期刊、乐谱、设计图都可以成为著作权保护的对象

  D.作品受法律保护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它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表现形式

  【例题】精神与物质,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两翼,此起而彼伏,相辅而相生,这也是自然界的平衡规律。物质产品极大丰裕之时,人们对文化和精神的要求恰恰也就少了。反之,民族危亡,国难当头,《黄河》之声震天响起!特大地震,轰然袭来,泪光中的诗篇和歌吟,让多少人心潮澎湃,挺起脊梁擦干眼泪!经济萧条不振,恰恰需要给人以文化的心灵鸡汤!

  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 )。

  A.经济环境的坎坷与挫折,正好为文化产品提供了难得的创作素材

  B.人类生活中,物质产品越丰富,精神需要恰恰会越少

  C.往往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时候,总会有经典文化作品产生

  D.社会危难之时,人们更需要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的安抚与激励

  湖北公务员言语理解习题答案

  【答案】D。解析:材料第一句说明经济持续增长,必然带来对能源需求的增长,第二句强调高增长、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绝对不可取。所以,这段材料的主要意思应为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控制好能源消耗,D项最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关于“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的表述,所以A项不能选;B项过于片面;“高增长、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是绝对不可取的”并不等同于应大力限制能源消耗,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解析:文段主要表达的是宏观经济管理中行政调节方法的运用会受到主观意志的影响,即存在局限性,A项表述与此相符。文段论述的主题是“行政调节方法”,第一句话中的“政策与制度”是作为引子出现的,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故排除B、D。C项中的“取代”一词过于绝对,行政调节方法存在局限性,可以用其他调节方法加以补充协调,而不是直接取代。

  【答案】D。解析:由文段中“形象思维构出画面”、“语言记忆(逻辑思维)……做出的逻辑反应”可知,形象思维内容确定了逻辑思维的内容,“形象思维”为陈述对象,A、B两项将陈述对象换成了“逻辑思维”,错误,可排除。由“成为下一个画面的心理要求”可知,“逻辑思维又诱导了形象思维”。C项将二者颠倒,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答案】D。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表现形式,然后解释了原因——基于作品传播、利用的需要,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物质表现形式,才有可能被第三人利用,才有可能引发侵权。由此可见,文段主要想说的便是物质表现形式对作品受法律保护的必要性,D项当选。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物质与精神此起彼伏、相辅相生的关系,然后以特大地震中文化艺术作品在鼓舞和安抚人们心灵上的巨大作用为例,说明经济萧条不振的情况下更需要这些精神作品在心灵上给人以慰藉和激励。D项当选。

  湖北公务员言语理解习题(二)

  【例题】开放的社会应有开放的心灵。改不改国籍、改成哪个国家的国籍,这都是每一个公民的自由。因此,对那些更改国籍的人不应过多谴责,也不应强硬地把更改国籍和爱不爱国画上等号。爱国是一个大的概念,可以将之理解为内心的一种情愫而不是仅仅将其局限在某个行为准则上。如果必须拥有中国国籍的人才可以“爱我中华”,那每逢中国遭遇危难,全球几千万华人的爱国行为又当如何解释呢?虽加入了外国国籍,但当中国需要时随时准备待命出发,这无疑就是一种爱国表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要持有正确的国籍观 B.应以开放的心灵对待更改国籍的人

  C.更改国籍≠不爱国 D.更改国籍是每一个公民的自由

  【例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证明,中间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他们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经济上乐于消费,政治上渴望稳定。中国目前的问题是中间阶层的规模还不够大,也不稳定,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开始面临失业的威胁。如果政府袖手旁观,置之不理,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B.中间阶层的壮大有利于扩大内需

  C.为什么中间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 D.要培育和帮助中间阶层发展壮大

  【例题】朱光潜先生曾说过,面对一棵古松,有三种态度,科学、实用和审美。审美的情形有两种,一是直觉的,一幅图画,一处美景,展现在你的面前,你能够聚精会神地去观赏它,领略它,以至于暂时忘记了除它以外的其它事物。这时候,你沉醉其中,是一种审美的直觉。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完全靠着一种直觉,审美还有一种理念的参与。这时的审美就包含了一种文化的积淀。于是,看见彩蝶翻飞,我们会疑为庄子的梦境;听到杜鹃鸟的哀鸣,我们会心生悲愁;而说到狐狸,我们则有如进入了花妖狐魅之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面对眼前的事物,要学会用审美的态度看待它

  B.审美是比科学和实用更高一层的看待事物的态度

  C.审美不单纯靠直觉,更多时候还有文化理念的参与

  D.审美情趣的培养,必须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

  【例题】在对美国总统政绩的衡量中,一般在没有战争等非常事件的情况之下,对外关系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 ,主要看的还是总统对美国本身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是总统在处理对外关系上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B.对外关系只要不犯什么大的错误,就过得去了

  C.人们还是习惯通过对外关系的处理来评价总统的实力

  D.即使在对外关系上犯非常大的错误也可以获得民众的原谅

  【例题】生命力旺盛的民族,是那些有自嘲能力的民族。自嘲能抗癌。人的一生要从居室中扔出多少垃圾!然而,人却往往不能从心灵中清除垃圾。倘若人永不从居室中扔出垃圾,该是怎样的情景?然而,人却往往不能为心灵中的淤塞而惊骇。

  下列陈述中,不符合以上文段意思的一项是( )。

  A.自嘲可以预防、治愈癌症,使人生命力健旺

  B.一个民族若能鄙视自身弱点,就可能兴旺

  C.人想要进步,就得清除思想中陈旧的东西

  D.有龌龊欲念不可怕,但不能忽视它的危害

  湖北公务员言语理解习题答案

  【答案】B。解析:文段主要强调应该以开放的心灵对待更改国籍的人。对此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释:一是更改国籍是每一个公民的自由;二是更改国籍并不等于不爱国。B项全面地概括了这两个方面,因此本题答案为B。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间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接着指出中国目前中间阶层规模不够强大,若不采取措施,将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问题。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要壮大中间阶层,即选项D。

  【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由朱光潜先生的话引出“审美”这一话题,并具体介绍了审美的两种情形,除了直觉的审美外,更多时候审美还有一种理念的参与。与此一致的是C项。A项,审美只是看待事物三种态度中的一种,文段着重讲的是审美的两种情形,用什么态度看待事物并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B项,文段只说看待事物有三种态度,并没有就三种态度的层级进行比较,属主观臆测。D项“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文中没有论述,属过度引申。

  【答案】B。解析:根据前后的承启性分析,这句话前面部分谈对外关系,后面部分谈国内问题的处理。B项是承上启下句,由它来衔接更合适。A项错在没有转折意思的地方用了“可是”表示转折,突然切断了通畅的语意链。C项错误在于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表述过于绝对,对外关系在总统政绩衡量中占比小,并不代表总统可以在这方面犯非常大的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A。解析:文中的“抗癌”是一种比喻义,并不是说自嘲就能预防、治愈癌症。依据常识可判断A项错误。

湖北公务员言语理解习题含答案相关

7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