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题及答案(2)
山西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题二
1、小王、小张、小李、小顾四位舍友预测某次考试的结果。
小王:我想这次大家都能过吧!
小张:怎么可能?你没看见我乌云密布吗?
小李:小顾肯定是没问题的。
小顾:拜托!要是我没问题,大家就都没问题。
成绩公布后,证明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是错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王
B、小张
C、小李
D、小顾
2、某网络公司服务器被黑客攻击,大量数据信息被窃。经过侦查,警方锁定了三名犯罪嫌疑人:王某、徐某、吴某。经过审讯,查明了以下事实:(1)该网络公司采用特殊的加密方式对服务器进行保护,解除这种加密方式需要掌握某种特定的计算机语言;(2)如果王某作案,那么吴某也参与作案:(3)徐某不熟悉解除加密服务器必须掌握的计算机语言:(4)罪犯就是这三人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王某和徐某是罪犯,吴某情况不明。
B、王某是罪犯,徐某和吴某情况不明。
C、吴某是罪犯,王某和徐某情况不明。
D、徐某是罪犯,王某和吴某情况不明。
3、一场超级篮球赛即将进入比赛最后阶段,4支球队将为最后名次展开激烈拼杀。行家们根据各球队以往战绩及现场表现,对比赛结果做出了3项预测:
(1)天空队、大地队都不能进入前两名;
(2)如果江河队获得第一,那么海洋队将获得第二;
(3)如果天空队获得第三,那么大地队将进入前两名。
比赛结束后,发现行家们预测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据此,可以推出( )。
A、江河队获得第一
B、海洋队获得第二
C、天空队获得第三
D、大地队获得第四
4、盘子里有猕猴桃、香蕉、柠檬、橘子四种水果若干。小刚、小林、小红、小华从中各拿了一个水果。小刚说:“小林拿了橘子。”小林说:“没有人拿香蕉。”小华说:“小红没有拿柠檬。”小红说:“小林拿了香蕉。”
如果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小林拿了橘子
B、小红拿了柠檬
C、小刚拿了香蕉
D、小华拿了猕猴桃
5、甲、乙、丙三人推销各自的产品。这三种产品中,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甲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乙的产品是仿冒品”;乙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丙说:“乙的产品是真品,甲的产品是仿冒品”。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位一句话是真话、一句话是假话,还有一位两句话都是假话。那么,推销仿冒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不能确定
山西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题答案
1、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给出,只有一个人的说法错误,首先确定这一句假话存在的范围。
小王说:所有人都能过
小张说:怎么可能
这两句话构成一对矛盾关系,其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找到范围之后,关键看其余,说
明小李和小顾说的话都是对的。
小李说:小顾通过了,这是一句真话,
小顾说:小顾通过了→所有人都通过了,这也是一句真话,根据翻译推理的推理规则:肯
前必肯后,可推知:所有人都通过了,所以小王说的话是真的,小张说的话是假的,因此
,本题答案为B选项。
真假判断题型关键在于找到一句真话/假话存在的范围,这道题用口语化的表达设置了矛
盾命题,对考生构成了一定的困扰,小顾说的话“我要是没问题,大家就都没问题”,是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小李说的“小顾肯定没问题”不构成矛盾关系,在口语化的表达的
现象之下,要看到逻辑关系的本质。
2、答案: C
解析:
根据条件(3)可知,徐某不可能单独作案,所以王某和吴某两人中至少有一人作案,假设吴某不是罪犯,根据条件(2)可知,王某也不是罪犯,不符合题意,所以吴某肯定是罪犯,王某和徐某的情况不能确定。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分析推理题型。根据题干,条件1和条件3均有“天空队”、“大地队”两个关键词,我们可以从条件1和条件3入手,假定条件1、条件3为假,那么由条件3假能推出条件1真,因此条件1、条件3不同为假,结合“行家们的预测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条件1和条件3只能一真一假,故条件2一定为假,从而得出确定结论:江河队获得第一且海洋队没有获得第二。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4、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小林和小红的话是矛盾关系,因此,两者必有一真一假。又四人当中只有一人的话为真,则小刚和小华的话均为假。由小华的话为假可知,小红拿了柠檬。由小刚的话为假可知,小林没有拿橘子,A项为假。C、D两项无法确定真假。故本题选B。
5、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甲和丙之间的矛盾关系,两人的话必有两真两假。
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得出结论
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说的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人说的一句话是真的、一句话是假的、还有一人两句话都是假的,可知乙的两句话有一真一假。
又知三种产品中有一个是仿冒品,两个是真品,假如乙的前半句“我的产品是真品”为假,后半句“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为真,那么说明乙的产品为仿冒品,丙的产品也是仿冒品,这与事实信息只有一个仿冒品不相符;所以乙的前半句为真,后半句为假,也就是乙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真品。因为有一人的产品是仿冒的,有两人的产品是真品,所以甲的产品是仿冒品。验证甲、丙说的话,甲两句都均为假,丙两句均为真,与题意相符。故正确答案为A。
看过“山西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