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及答案
浙江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一
C、朱德
D、王稼祥
2、中共上海九届十三次全会提出,上海“十二五”要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会议指出,创新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着力点,创新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创新驱动”、“创新的关键”体现的原理是( )。
A、树立创新意识要以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B、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分析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是( )。
A、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2014年9月17日,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哪个城市举行?( )
A、南宁
B、北海
C、防城港
D、钦州
5、2007年1月29日,新华社全文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边疆第四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下列说法不属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的是( )。
A、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B、扩大耕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
C、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D、用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农业
浙江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最早由王稼祥于1943年7月5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2、答案: B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创新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体现的是矛盾的原理,抓主要矛盾主要是指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故B、D正确。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直接排除;同时题干中没有体现内因和外因这个问题,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D。
3、答案: B
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4、答案: A
解析:
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2014年9月16日在南宁举行。本届峰会将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开展各项经贸活动,为中国与东盟企业建立和开展务实合作提供高效的服务,为进一步促进与东盟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做贡献。
5、答案: B
解析: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不可能通过无限制增加耕地面积来实现,历史事实已经证明,缺乏计划、盲目扩张耕地的做法已经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目前国家提倡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政策正是对人类涸泽而渔行为的反思。故正确答案为B。
浙江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二
1、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
A、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C、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
D、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2、《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 不定项选择 )既要确保效率,也要维护公平;既要鼓励竞争,也要保障底线;既要尊重差异,也要凝聚共识。面对“众口难调”的困扰,政府包办一切,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是无所适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__________、
A、政府行政体系与行政能力制度化
B、社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多元化
C、国家法律体系和法治建设现代化
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
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5、( 不定项选择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改革开放
B、努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
D、发展生产力
E、实现共同富裕
浙江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答案
1、答案: ABCD
解析:
邓小平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综合高度,言简意赅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生产力标准及其深化,是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故选ABCD。
2、答案: B
解析:
事物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个过程并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因此选B。
3、答案: D
解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本题选D。
4、答案: A
解析:
原理(哲学依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要求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事物的质变做好准备,又要注意适度原则: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延伸: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度是规定事物质的数量界限。
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D
解析: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反复强调并阐明的一个根本观点。党的十五大再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看过“浙江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