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行测辅导 > 常识判断 >

四川公务员常识判断强化习题及答案

时间: 焯杰2 常识判断

  四川公务员常识判断强化习题(一)

  C.甲的行为具有导致乙死亡的危险,应当成立犯罪

  D.甲不构成犯罪

  2.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山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杀人

  B.意外事件

  C.过失杀人

  D.不构成犯罪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时怀孕的妇女和审判时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B.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

  C.对于死缓的犯罪分子,在死缓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三十年有期徒刑

  D.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4.被告人甲实施盗窃时,因被他人察觉而未得逞,仓皇逃跑。甲的行为( )。

  A.是犯罪预备

  B.是犯罪未遂

  C.是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5.对偷盗婴儿的行为以绑架罪论处的,必须是行为人( )。

  A.导致婴儿死亡的

  B.出于出卖目的

  C.以勒索财物为目的

  D.已完成该犯罪行为

  四川公务员常识判断强化习题答案

  1.答案: BC

  解析: 本题考核故意杀人罪的中止和未遂之间的区分。《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本题中,甲已经着手实行枪杀行为,但由于乙正好穿着防弹背心,未发生乙死亡的结果,这是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甲的行为已经具备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及应受刑罚处罚性,成立犯罪。故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BC。

  2.答案: A

  解析:

  孙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首先,孙某负有阻止小孩死亡的作为义务。孙某主动携带小孩进入危险山林,自然负有义务将他带出山林,送回村里。其次,孙某有履行义务的可能性。两人失散,孙某作为一个成年人,自己又能够继续狩猎,并且自己出山,说明他能够去寻找小孩。再次,孙某的不作为直接导致小孩没被及时找到,而被野兽咬伤致死,孙某的不作为行为与小孩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故孙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

  1、不作为犯罪则是指以不作为形式实现的犯罪,即负有特定法律义务(不仅是法律明文规定)能够履行该义务而不履行,因而危害社会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2、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行为人及其所实施的行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故意杀人罪成立:①行为人为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②行为人的行为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权利,犯罪的对象是有生命的自然人;③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发生;④行为人的行为表现为由于行为人非法作为或者非法不作为,直接剥夺他人生命的结果

  3.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78条第2款修改为:“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不适用死刑的人包括:(1)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2)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3)审判时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B选项错误,《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69条修改为:“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C选项错误,对于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死缓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4.答案: B

  解析: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题目中甲已经着手犯罪,在盗窃时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其未能得逞,故属于犯罪未遂。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5.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

  绑架:我国《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偷盗婴儿的行为已绑架罪论处的必须是以勒索为目的。故正确答案为C。

  四川公务员常识判断强化习题(二)

  1.1942年5月28日,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下列作品不是出现在文艺新时期的是( )。

  A.《小二黑结婚》

  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C.《子夜》

  D.《暴风骤雨》

  2.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是( )。

  A.鲁迅

  B.曹禺

  C.夏衍

  D.郭沫若

  3.关于唐代诗人及诗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

  B.王维和孟浩然是边塞诗的代表作家

  C.杜甫的诗因为反映了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史”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的名句

  4.下列与天文无关的语句是:

  A.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B.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5.下列诸子百家与其经典语录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孟子

  B.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C.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四川公务员常识判断强化习题答案

  1.答案:

  解析:

  茅盾的《子夜》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都是在文艺新时期出现的作品。故本题答案为C。

  2.答案: B

  解析: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故本题选B。

  3.答案: B

  解析:

  “小李杜”指李商隐、杜牧,还有“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A说法正确;王维和孟浩然是“田园诗”的代表,而非“边塞诗”,B说法不正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D说法正确。

  本题干扰项为C,杜甫本人被称作“诗圣”,同时其诗反映了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实,也有“诗史”的称号。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D

  解析:

  A项: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大意是:每当农历七月黄昏,一颗名为“火”的星星出现在西边天空时,暑热开始消退,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这颗名为“火”的星星,而是现代天文学中天蝎星座中的三颗星星,属于东方气宿的第五宿。“流”是指下移,到农历七月黄昏,已经移到了西边天空,所以成为“七月流火”。此选项与天文有关。

  B项: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

  C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从北斗星与斗宿星之间升起。

  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 A

  解析: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语出荀子而非孟子,A项对应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四川公务员常识判断强化习题及答案相关

7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