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安徽公务员申论备考热点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安徽公务员申论备考热点(一)

  随着工业4.0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均呈现出几何数级的增长态势。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跨界与融合,从而创新行业业态,成为时下讨论与热议的焦点。

  【标准表述】

  实现互联网+下的跨界与融合,可以开启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序幕,从而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疲软,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在减弱。那么,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不断挖掘新动力,通过互联网+计划,与包括传统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所有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改变传统业态,打造新型生态。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加快转型和升级的步伐。以淘宝天猫为例,实际上就是传统集市+互联网的模式,以强化用户体验为中心,不断引导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创造了双十一期间,仅仅是6分钟就突破了100亿销售额的业界神话。今后,随着跨界愈发频繁、融合愈发紧密,将会创造更多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实现十三五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目标。

  实现互联网+下的跨界与融合,为各地政府提供“智慧城市”一站式服务,不仅突破传统属地管辖的局限,还能充分了解群众诉求,实现全天候互动。随着工业革命4.0的步伐日趋加快,互联网+政务是未来政府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政府纷纷响应“智慧城市”计划,力推电子政务、建设数字政府。一方面,通过各类政务服务APP可以解决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借助信息手段打破属地管辖的地域界限,更加高效便捷地为公众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借助官方微信等渠道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且群众诉求,还能与群众实现全天候互动。以“江门微”为例,让政务APP成为市民的“私人助手”,从而提升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互联网+ 在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挑战,我们要应用新思维去解决新问题,特别是加强顶层设计,保障网络世界中的真实与安全。不论是传统的大数据拥有者如电信、联通、移动等,还是近年来正引申出诸多涉及生活各方面业务的云服务,都掌握着大量涉及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数据,如何从技术层面防范信息泄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频繁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也使这些涉足互联网的企业屡遭诟病。同时,在魏则西事件中引发众怒的百度竞价排名问题,更是拨动着公众脆弱的神经,超过了社会容忍的底线。因此,互联网+在提供便捷舒适的同时,加强信息安全和真实的保障成为今后的发展重点。

  “互联网+”的出路在于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跨界与融合,本质是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催生经济新格局。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中,离不开顶层设计,落实相关管理规定和指导意见,从而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勾画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

  2017安徽公务员申论备考热点(二)

  背景链接

  2016年12月18日,一则严厉校规在网上流传。其中“私自离校,要交10000元保证金”、“禁止男女生交往过密,包括不许并行、共餐、互赠礼品、直接交流”等规定引学生热议。在现实中,类似的奇葩校规,又何止一起?比如济南平阴一中规定“男女同学平时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贵州清镇养正学校规定学生上厕所需带“如厕牌”,否则将被记过,班主任将遭罚。

  原因分析

  [如何看待奇葩校规现象]

  首先奇葩校规是学校间恶性竞争的必然结果。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成绩就是硬道理。哪个学校的成绩好,谁就能吸引更多生源,进而获得更多教育资源。好大学的升学名额是相对固定的,这就导致学校之间必然出现恶性竞争。而无限压榨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奇葩校规,在短期内确实对提高成绩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因此,为获得好成绩,学校会向“校规要成绩”,争相推出奇葩校规。

  其次,奇葩校规暗合国人悬梁苦读的传统。为了能够学业有成,很多人甚至不惜程门立雪、头悬梁、锥刺股。在如此语境下,奇葩校规反而是学校管理严格、办学正规、负责任的象征。甚至学校越是实行军事化管理,家长越高兴、越信任。因此,奇葩校规虽然伤害了学生的权益,但只要对提升应试成绩有帮助,家长就不会反对,社会也不会有多大的异议。

  最后,奇葩校规也是家长名校情怀的投名状。几乎每一个中国家长心中,都隐含着强烈的名校情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以及经济转型的客观因素,大学生毕业率不断走低,“最难就业季”频频出现,家长的名校情怀,越来越重。而学生之间,在学习兴趣、探索能力上,毕竟存在差异。为弥补这些差异,满足家长的名校梦,题海战术、无限压榨学生天性和权益的奇葩校规应运而生。

  综合看待与时代违和的奇葩校规的形成,直接原因当然是校方的成绩冲动,但其背后也隐含着国人强烈的名校情结和不健康的学习观念。

  [理性看待青年异性交往]

  青少年广泛的异性交往一方面有利于智力上的取长补短。男生逻辑思维强,数理化功课好,而女生在英文、语文等功课上更占上风。通过交往,男女同学均可以从对方那里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互相激励。“异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参考对策

  消灭奇葩校规,不能只拿学校开刀。从长远看,相关部门更要大力推动教育改革,改变应试教育的竞争模式,校正公众的不健康的学习观念和名校情结。另一方面,学校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如何与异性正常相处,让其成为每个学生青春期的成长必修课。

  同时,校规制定要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把合理的意见吸收进去。还要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听取社会的意见。最后,要经过法务部门过滤,把一些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与社会公序良俗相违背的条款删除,或者加以修改,使之符合法律法规精神,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2017安徽公务员申论备考热点(三)

  【背景链接】

  “看病难、看病贵”,医院里人满为患,排长队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医患曾是社会里最亲密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关系之一,而现在医生和患者之间 “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中国医者,人人自危。

  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2016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引起舆论哗然的暴力伤医事件。据中国医院协会的一项最新调查,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

  一方面,病人觉得花了钱就一定要把病看好,而在前一轮医改中,政府已经把医院推向市场,过度市场化,势必偏离了医院的公益本性;在一些医生眼中,病人异化为一张张“缴费单”。

  【标准表述】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原因一 患者对医疗服务特点认识不足,“非理性就医”现象仍较普遍。医疗服务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现代医学技术有其局限性,“无力回天”的事时有发生,而患者一方却固执地认为一旦出事就是对方的错。而当自身权益遭受损害时,后者也通常抛弃正常维权渠道而选择非正式的恐吓、威胁以及身体伤害。同时,由于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初诊和转诊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加剧了医疗服务的提供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

  原因二 对卫生事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医药卫生体系仍不健全。医药卫生体系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涉及医疗保障、医疗卫生服务、药品生产供应保障和监管等方方面面。当前我国编织了覆盖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保障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基本医保的筹资水平和报销水平仍然较低,重特疾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仍不健全,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以药补医机制仍未从根本上破除,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绩效考核与用人制度仍未建立,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制度仍需完善,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的医疗安全质量和服务态度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原因三 与医院及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有关。一些医患纠纷的发生的确与医疗缺欠甚至差错、事故有关,但占比例不多。但由于一些医务人员缺乏人文修养,缺乏与家属沟通的技巧,未能使家属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及疾病发生难以预料的突然变化的可能性;或者服务态度不好,家属不满意,引发纠纷。

  原因四 医疗风险分担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不完善。医疗服务本身属于高风险职业,在医疗活动中存在意外、一定概率的错误率甚至事故率。但是目前,通过医疗责任保险等有效方式分担和化解医疗风险的机制在我国尚未建立,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患者的矛头就会直接指向医院和医务人员,甚至导致医患之间的直接冲突,医护人员成为直接受害者,医疗机构成为实施伤医危险场所。同时,医院并没有作为公共场所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管辖范围,缺乏一个起缓冲防范作用的“安全阀”。这是影响医患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因五 信任缺失是医患冲突根源。传统医患关系建立在人际信任的基础上,但在如今的陌生人社会,公众就医范围不再局限于特定区域,具体的医患关系可能就是一次性的服务与被服务,人际信任不复存在,制度性信任尚未建立起来。而不少医院在生存压力驱动下,功利地开大处方药、过度检查,从而失去了公众信任。

  原因六 舆论引导机制不健全。传统媒体特与网络媒体以有限的医学知识判断报道医患纠纷,往往容易出现偏颇、有失公允,甚至以偏概全、误导公众。还有个别媒体不能恪守新闻媒体职业操守,为了吸引眼球,不顾客观事实,对医患纠纷渲染炒作,起到负面推波助澜作用,激化了医患矛盾,加剧了医患关系紧张。

  [参考对策]

  第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这需要公安和司法等部门与卫生部门通力合作,严格责任追究,严厉打击医托、医闹。同时,医疗机构要对每起医患纠纷认真讨论、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纠纷和事故中存在失误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第二,要加强医疗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定期举办医学管理、法律等知识讲座,对每例纠纷和事故要组织教训讨论学习,对待事故不应“讳疾忌医”;引导医护人员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第三,要探索建立并完善医患双方信任的第三方调解机制,健全医疗事故监管机制;医疗卫生属于高风险,高技术性行业,应该保护医生的风险精神,鼓励医生献身医学事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各级新闻媒体要客观、公正地报道医患纠纷事实,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发挥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
看过“2017安徽公务员申论备考热点”

8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