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一)

  我国古训有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预防灾难和事故应从“预”字着眼、“防”字抓起。如果庞培人对火山喷发有足够的预见并有相应的防护设施和防范措施,也许一代名城庞培不至于被火山熔岩所吞没;如果S市在高层建筑的规划上科学谨慎,在安全防护上舍得投入,对市民有相应的应急训练,也许公寓火灾的后果不至于如此惨重。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并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正从事故教训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安全前行。

  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科学发展,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首先,在发展理念上,必须把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思想认识转移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当前国情,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其次,在安全文化上,要学习发达国家“生命至上”的观念和做法,大力开展安全文化自律性、生命化、安全技能观的宣传教育,营造尊重生命、尊重法律的文化氛围,普及安全知识,定期开展应急避险训练,切实提高公众自救能力;再次,在资源整合上,要将安全防护措施融入城乡建设规划,大力促进公共应急资源整合,构建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建立协调有力、运作顺畅的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把各个行业的专业救援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维护公共安全的强大合力;最后,在法律执行上,要加强执法和监管,确保法律制度的落实,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严格依法操作,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从源头上熄灭灾难和事故的火星。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以安不忘危的思想统筹好、谋划好安全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维护安全的各项工作,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环境里,我们一定能够让中国列车运行得更加平稳顺利!

  2017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二)

  完善科学管理,促进文明出行

  文明出行话题时常被挂在广大民众的嘴上,确实,满地的垃圾、高速路上频现的应急车道违法占用停车、高速路上司乘人员的随地大小便等等不文明行为体现出:文明出行需要民众加强自律。同时,让我们静下来仔细思考下,出行中不文明现象的背后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管理所造成的。

  许多年前的北京曾是个缺少公厕的城市,彼情彼景的北京曾经让多少国内文明人甚至国外文明人“就范”。让我们做几个假设,假设在高速路上多设置些除大型休息功能区域之外的小型紧急停车带并设置垃圾回收箱,高速巡警加强对于紧急行车道,在每个高速公路入口有信息提醒司乘人员下一个最近的公厕位置与距离的话,首段中的不文明现象将大大减少。可见,完善科学管理可以达到促进文明出行的目的。

  完善科学管理,促进文明出行,要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人为本中的“人”非“己”,而是他人、对象、行政客体,即以设身处地的情况考虑受体为本才是真实的、真正的以人为本。添置完善信息提醒和道路指示设施、增加垃圾回收设施、合理规划高速路段中的公厕数量,等等,让不文明人没办法、没理由行不文明之事,而让文明人得偿所愿。

  完善科学管理,促进文明出行,要积极借鉴、学习、总结他国经验,作为自己完善管理的有益补充。美、德、法、英等发达国家在高速公路配套设施建设规划与管理上比我国早起步数十年,拥有丰富的案例与经验。我党、我国政府一直以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为目标,学习借鉴正是现在祖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祖国现在发展很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总体实力实质上超越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现有水平,而在理念和管理水平上,仍须向他们取经学习,如费用收取与管理、违法监管与处罚、信息提醒提示体统、规划设计理念等等,不断完善科学管理,一步步促进文明出行向前发展。

  完善科学管理,促进文明出行,要加强各部门协调,共同协作。一个部门尽量完善自身职责是不足够的,要形成合力,就必须所有涉及部门在尽量完善自身职责基础上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以达到积极有序合理协作形成总体的完善提升。保证黄金周节假日高速路免费政策的有序、合理、最好的贯彻,不是仅高速公路管理公司一方面做好就可以的,还离不开旅游、交通、公安等部门配合协调协作,正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科学管理是文明出行的前提和条件,文明出行则是完善的科学管理的体现。没有完善的科学管理,文明出行会被架空、难以确保做到。反之,出行不文明现象屡屡发生必然是缺乏相应的科学管理所致。所以促进文明出行,完善科学管理要做到。不要让类似于早前北京公厕稀缺的状况再发生了。

  按照所讲“空话误国,实干兴邦”行动,完善科学管理,促进文明出行,在祖国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点上一笔亮彩。

  2017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三)

  走出“水困局”,只能赢不能输

  洞庭湖区小镇,水井挖到地下150米依然没水;淮河一条支流,“活鱼烧好是臭的”;冬天草长得太高太密,鄱阳湖还要防火……近日,媒体一篇关于中国水安全形势的调查,引发公众对于中国“水困局”的关注。

  这样的水困局,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水量短缺,二是水质污染。水量短缺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各行各业对水的需求量上升;二是各种水利工程导致上游来水减少;三是一些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超过了当地水资源可以供应的总量;四是水污染导致大量原本可以饮用或者使用的水不可用。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水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由于执法能力和守法意识的欠缺,我国企业超标超总量排放废水的情形十分普遍,农业面源污染更是长期处于缺乏监管的状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治水,已经得到从上到下的广泛重视,成为一件“国之大事”。为了应对严峻的水困局,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水十条”,提出了水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标。从大幅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到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从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到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好转,这些目标无不是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很大。以美国的水污染治理历史为例:1969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凯霍加河因油料废弃物污染而再次着火,《时代》引用当地人说法:“掉进凯霍加河的人不会被淹死,只是会腐烂。”这一事件成为催生美国现代环境法的“导火索”,197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清洁水法》,提出两个国家目标:在1985年底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一些可能水域在1983年7月达到“可以垂钓”和“可以游泳”的水质标准。然而,这两个目标至今未能完全实现。受1969年登月成功鼓舞希望10年解决水污染问题的美国人才意识到,与解决水污染问题相比,“登天”简直可以说是相当容易,需要花费的资金也只是“小意思”。

  中国目前面临的水困局,不但有严重的水污染,还有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中国还处于工业化阶段,减少水资源需求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压力大,治理难度显然也很大。但无论多难,治水已经没有丝毫退路,因为,“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是政府对人民应尽的承诺。事实上,治水的目标,不仅是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也是让整个生态系统都喝上干净的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如今,技术的进步、理念的更新、共识的形成,也给我们走出水困局增添了信心。从大方向上来说,治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当制定良好的法律、规划和标准,引领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绿色”考核,并严格执法;企业应当主动守法并积极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争当环保“领跑者”;公众应当自觉践行节俭、绿色的生活方式,并积极监督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治水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我们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也要有愚公移山的毅力和耐心。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的景致,必将遍布美丽中国。
看过“2017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8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