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海南公务员申论热点
2017海南公务员申论热点一
|综合分析*
[网络直播的特点]
一是有胆量、无底线。什么都敢直播,无所不用其极,你敢直播捅马蜂窝,我就敢直播吃玻璃,信奉比丑、比刺激的“撩人”逻辑。
二是重迎合、无节制。不怕表演粗鄙,只怕无人打赏,信奉“越猎奇越有受众,越敢挑战越能获得掌声”的商业逻辑,目的很明确——换来真金白银式的“犒赏”,以及不断攀升的粉丝数量。
三是大尺度、无约束。一些主播尺度颇大,极尽魅惑,但所在的直播平台仿佛视而不见。只要无人举报,不被监管部门“盯”上,平台便若无其事、置身事外。
[原因与影响]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直播行业发展迅速,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巨大的市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达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市场规模达15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人民币。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内容监管方面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超速行驶发生车祸、骚扰辱骂肯德基顾客、露骨的性暗示等大量不适合向公众传播的视频内容,充斥在各大网络直播平台中,引起公众对于网络直播行业的深深担忧。
互联网直播服务在本质上是信息的传播,同其他互联网服务一样,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互联网直播服务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其中不乏青少年,如果互联网直播平台传播大量有关色情、暴力、犯罪、消极颓废心理的内容,将会对受众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同时也将产生难以预估的社会负面影响。
|参考对策*
总结,加强对互联网直播服务的监管应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互联网直播服务的主要监管主体包括政府、直播平台、主播、受众等。早在2007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就出台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对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音视频节目进行规范,这是他律。而在2014年,某直播平台就推出过主播守则,对主播直播内容进行规范,这是自律。
而在自律方面,需要加强整个行业的自律,在行业内部建立退出机制,通过行业约束实现优胜劣汰。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互联网直播行业兴起的同时,诸如“中国直播榜”这样的行业垂直媒体也悄然诞生。行业媒体在扮演记录者与传播者的同时,也正在肩负起引领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及时给予互联网直播从业者必要的引导与警示。
自律的长期绵软或缺失,势必引起公众对该行业自律的不信任,转而侧重于通过他律进行行业监管。而相比于自律,他律滞后性和较强的约束性,也会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互联网直播服务市场前景广阔,行业自身首先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国家法律和规定的框架下,做好行业自律,自觉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7海南公务员申论热点二
(一)内涵
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连结起赞助者与提案者,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公益众筹是众筹的一种模式,通过众筹平台筹集善款,是一种不计回报的众筹。
(二)背景
1.国情背景
互联网发展改变了公益项目的运作模式,它在链接需求与资源方面,在促进公益机构的专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往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传统方式常常面临资源与需求难以匹配的问题。捐赠人找不到好的公益项目,有需要的人得不到公益慈善救助,但互联网和公益的结合缓解了这个问题。
指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形成了独特互动环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参与到社会的各个话题中,共享信息、协同合作,并通过彼此的关系网进一步扩大被关注的范围。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捐赠人的意愿、求助者的需求和机构的公益项目三方能够良好地衔接,并以合理的方式源配置送给最需要帮助的人,提升专业性与效率。
2.现实表现
(1)中国政策法律环境还不成熟,网络众筹发展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冲突;(2)国内的诚信体系未建立及诚信环境缺失;
(3)中国社会对众筹认识不足,存在诸多误解;
(4)政府对网络众筹平台监管难度大,求助者身份信息、筹款目的、款项用途难
以有效监控。
(三)意义
网络公益众筹作为传统筹募善款的补充方式,非常便捷、高效,能助力公益组织、项目和个人解决筹款困境,能为公益慈善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和动力。
(四)对策
专家总结如下对策:
1.立和完善对应的法律政策,对众筹运营进行规范管理,保证发起者和捐赠者的合法权益。
2.网络公益平台企业应强化自律,严格对申请信息进行审核和调研,避免虚假诈骗的事件发生。
3.加大对于网络公益众筹的规范宣传,并取得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获取社会信任。
4.明确众筹项目的责任主体,并纳入到政府的监管范畴。整个筹款及使用过程接受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评价,使其更加公开透明。
2017海南公务员申论热点三
2016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开展2016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的通知》,连续第二年开展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政府部门主导网络文学作品推介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也被视作网络文学正式纳入“主流文艺”阵地的重要标志。
据了解,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总局开展了“2015年度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遴选推介了《烽烟尽处》《芈月传》等21部作品,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综合分析*
[原因分析]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依托网络,服务网民,吸引了海量的作者与读者参与其中。“榕树下”等原创文学门户、“红段子”等移动网络内容……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无论是按字数还是按篇目计算,都已经远远超过当代文学60多年在纸质媒体发表作品的总和。
但也要看到,网络文学存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缺乏深邃的社会意义、深沉的人生感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制约着网络文学的深度发展。更让人忧心的是,许多网络文学作品脱离现实生活,沉迷于奇思妙想,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刻意迎合猎奇心理,把低俗当通俗,把欲望当希望,乃至贬损崇高、消解经典,不仅不能让人感受到应有的正能量,反而让人压抑、使人萎靡、令人悲观。这些现象已经成为部分网络文学的一道硬伤。
[面临问题]
总结:
一是新的主流化文学必须承担起创立新的中国话语,讲述新的中国故事,塑造新的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任何一种文艺样式,要想深得民心,获得多数人的认同,其价值观、审美观必须经得住时代的考验。
二是要构建网络文学新的评价体系。网络文学自身应在形式与内容上与时俱进,努力跟上新的文化发展需求。从长远来看,网络文学“江流入海”应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构建网络文学新的评价体系,并让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创作理念、消费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得到进一步的平衡,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看过“2017海南公务员申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