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
辽宁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不要品牌“负”加值
品牌就是商品的代名词,让客户第一时间将商品和品牌对应。但品牌并不是吹出来的,一个品牌的故事往往浓缩了企业对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坚持,人们对品牌的认同事实上是对产品品位的认同。当一个经典的品牌本身成为一道风景线,品牌附加值就应运而生。
品牌附加值更是融入产品基因中的独特品质。而这种附加值的缺失正反映出有些企业对于所经营事业“核心价值”的缺失。这种企业并不是以一份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来对待其产品。不专注,容易导致短视和对传统的摈弃或根本形不成传统。这样的企业自然难以获得市场长期的认同,其产品也注定只能挣扎在主流市场的边缘。
“中国制造”并不总应如此。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物质、精神财富的今天,中国制造业在制造技术与生产工艺上也已形成了较强的实力,我们应当有志气面对产业升级,有勇气面对产品转型,有信心对产品“负”加值说不。
辽宁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精准扶贫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逾7万人摘掉了贫困帽子。与过去相比,贫困面大幅缩小了,但当前要面对的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精准扶贫就是解决问题的良方,要将精确扶贫进行到底。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但长期以来,传统的以地理区域为扶贫目标的扶贫方法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致贫原因不明、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导致“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尴尬。有些地方拿着国家大笔扶贫资金,在贫困县修建“长安街”,到贫困乡镇盖起“白宫”“天安门”,美其名曰新农村建设。部分贫困地区把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视作予取予夺的“唐僧肉”,扶贫资金被层层克扣挪用、扶贫对象弄虚造假等问题,不仅脱贫难上加难,而且颠覆了扶贫的本意。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扶贫工作也面临着“一城一地”,甚至“一城一地”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复杂现实。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才能找到避免“水土不服”、适应当地实际的扶贫“土方子”“金点子”。
扶贫要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转变,避免以往扶贫活动中出现的“投入偏离”现象,才能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以 “精准识别”为基础,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基本情况;要以“精准施策”为前提,科学有效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要以“精准输血”为核心,确保贫困地区均衡协调发展;要以“精准管理”为关键,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质量和水平;要以“精准考核”为保障,确保扶贫开发高效务实推进。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造福百姓,时不我待。改善民生和扶贫攻坚是同步小康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齐心协力打好攻坚战,众志成城啃下“硬骨头”,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把扶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共同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让贫困户享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