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公职考试 > 公选领导 > 公共基础知识 > 历史国情 >

国情国力-第四节-生态环境状况

时间: 未知2 历史国情
 一、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所谓生态环境问题,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1)我国有占国土65写的山区、9.7%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又因开发利用不当,有34.26%的耕地出现程度不同的水土流失。
  (2)自然灾害频率加快,受害、成灾面积不断扩大。
  (3)森林资源出现危机,森林覆盖率低下,用材林面积缩小,采伐量远远超过生长量,森林质量下降。
  (4)草原长期放牧,重用轻养,每年退化133万平方米,累计退化已达8667万平方米,占可利用面积的1/3。
  (5)荒漠化日益严重,每年新增沙化土地面积,从20世纪50一70年代的1560平方公里,增加到70一80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90年代以后的2460平方公里,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已达到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
  (6)水污染严重,2000年时,有73%的城市河段不适于作为饮用水,42%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各大淡水湖泊和近海海域因富营养化而出现赤潮灾害。
  (7)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地区间资源承载能力差异甚大,处于人口负荷过重的临界状态。
  (8)大气污染严重,1996年时主要大城市中的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碳含量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的2倍,酸雨区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29%;废渣排放增加,垃圾包围城市。
  (9)农林环境污染正由点到面向全国蔓延,40%的乡镇企业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全国被污染的农田已达10万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的成效正在被抵消。
  (10)生态环境破坏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恶性循环事故迭起,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生态赤字”每年达到860亿元。
  二、环境保护的政策
  1.环境保护的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
  (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3)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
  (4)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
  (5)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2.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到2000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已颁布的法规有:6部环境保护法、9部资源法、120多部环境和资源保护行政法规、600多部地方性法规、30。多项各部门性规章、400多项环境标准。
  在“九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强化了环境保护法律和规划的实施力度,明确要求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及重点旅游城市的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城市功能区分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淮河、太湖要实现水体变清,海河、辽河、滇池、巢湖的水质应有明显改善。“十五”计划进一步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能不能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对各级政府是一个严峻考验。
三、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1.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
  1984年5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提出规划和要求,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国的环境保护,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每次会议讨论一两个问题,并作出决定。
  1988年在国家机构改革中,为了加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政府决定将国家环境保护局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环境保护的各种法规、法令、政策、规划,参与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并监督贯彻实施。
  (2)颁布国家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各类标准并监督实施。
  (3)负责环境污染的各项防治工作,包括调查事故、协调纠纷、评价环境、发放排污许可证、规划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领导环境监测网等。
  (4)制定环境科技政策和规划,组织环境科技攻关、成果鉴定及评奖和交流推广;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指导全国环保队伍建设。
  2.城市环境保护
  一是从制定规划人手改善城市的市区结构和布局。应当根据气象、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有计划地建设现代化的清洁城市。目前,全国各个城市都编制了环境保护规划和综合整治计划。
  二是从节约能源和改变城市能源结构人手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三是从保护和节约水资源入手综合整治城市水源和水系的污染问题。
  四是从资源化、无害化人手,综合利用和处理城市垃圾。
  五是从管理人手综合整治城市的噪声污染。
  六是从发动群众人手绿化和美化环境。
  3.农村环境保护
  一是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整,实行农林牧副渔并举,既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开展大规模的农业区域化和环境保护工作,按区域化要求安排农业生产,实行科学种田,起到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的作用。
  三是发展无废物、无污染的生态农业,形成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四是防治乡镇企业污染,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布局。
  4.特殊自然环境保护
  为了保护某些特殊的自然环境,采取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意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自然保护区使尚未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得以保存,使已受破坏尚未完全丧失或灭绝的自然资源得到及时拯救并得到及时恢复发展,为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提供了科学依据。1956年,我国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到了1991年,全国已有自然保护区708个,其中国家级77个。
  四、环境保护的成就和问题
  1.环境保护的已有成就
  以1996年为转折点,基本遏制了污染加剧的趋势,许多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由1995年前的持续增加变为降低,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减缓了生态破坏的发展趋势,我国在“九五”期间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基本实现。(1)工业污染的防治有了一定的进展。许多企业结合技术改造,开展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不合理布局,关、停、并、转、迁了一批耗能高、浪费大、污染重的企业;通过对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管理,有效地控制了一批新的污染源,使20。。年全国12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比1995年下降了15%以上。(2)城市环境治理初见成效。城市河段的水质有所改善;贵阳、青岛、大连、郑州、沈阳、重庆、兰州、济南、广州、秦皇岛、成都、西宁、长春、烟台、南京等15个污染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改善尤为明显,日空气质量为三级及好于三级的天数占全年的比重由1998年的55.7%上升到2000年的84%。(3)自然生态环境有所改变。农业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改善了农业生态条件,农药污染显著减轻,建立了300多个农业生态点;自然保护区面积已超过计划规定的占国土面积9%的目标,达到9.85%;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天然林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示范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野生药材、矿山等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得到加强。
  2.环境保护的未来目标
  在实现“九五”环保目标的基础上,“十五”计划提出了新的环保目标。第一,建立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使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部分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各类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的危害,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主要指标是: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55个,其中15个为国家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陆地国土面积的13%以上,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万平方公里;60%的重要湖泊湖滨带和海岸的生态功能基本得到保护。第二,进一步实施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保护。主要指标是: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90%;天然林和成熟林、过熟林的面积保持稳定,质量稳中有升;新的水土流失面积的年扩展速度比2000年的增速降低60%;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破坏的恢复治理率达到25%以上。第三,进一步保护和建设生态良好区。主要指标是:新建12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新建10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创建100个环境优美小城镇;力争建成一批生态市县。第四,进一步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主要指标是:机场、高速公路、铁路、风景名胜区周边等重点秸秆禁烧区的禁烧率达到95%以上,全国秸秆利用率达到85%;重点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60%,粪便资源化率达到70%;农业灌溉用水力争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有所提高。
  3.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污染的速度有所减缓,但仍然存在严重问题,在某些方面还在继续恶化。在生态环境的实际治理方面,不论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环境污染都仍然很严重,人与环境的关系都相当紧张。土地沙化、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依然很严重,有的还在继续恶化。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系还不够完善。从政策内容来看,不少政策措施还建立在各级政府的传统计划和行政命令的基础上,建立在主要领导人干预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实施、评估、修正这一循环周期来看,实施、评估、修正各个环节都相当薄弱;在相当多的地区,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有的地方政府官员甚至充当环境污染者的保护伞,使各项政策的实施无法保证,直接制约了环境污染的防治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因此,我们要继续贯彻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坚决治理污染,特别是治理危害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到21世纪前10年,力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2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