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语文备考 >

过秦论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 焯杰2 语文备考

  过秦论课后练习题

  ⑤相如因持壁却立。( ) ⑥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策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蒙故业,因遗策。()

  ③可以策励期望者谁乎?() ④策之不能尽其道。( )

  (3)制 ①覆至尊而制六合。( ) ②吴起、孙膑……之伦制其兵。( )

  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⑤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4)兵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②吴起、孙膑……之伦制其兵。( )

  ③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 ④兵者,国之大事。( )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致 ①然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 )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④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

  (6)信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③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④低眉信手续续弹。( )

  2.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给其归类。

  ⑴会盟而谋弱秦。 ⑵序八州而朝同列。 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⑷天下云集响应。 ⑸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⑹吞二周而亡诸侯。 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⑻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⑼外连衡而斗诸侯。 ⑽据崤函之固。 ⑾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⑿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⒀却匈奴七百余里。 ⒁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⒂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答:第一问,活用的词语: 。

  第二问,归类:(1)使动用法: ;(2)名词作状语: ;(3)形容词作动词: ;(4)名词用作动词: ;(5)形容词活用名词: ;(6)动词活用作名词: 。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孝公既没。③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⑤威振四海。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⑦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⑧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下列词语在句中意义完全相同的项有 。

  ①爱: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②士:A.于是六国之士。 B.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③延:A.秦人开关延敌。 B.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④弊: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⑤弱:A.秦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答:

  5.古人为了使文章有变化,不呆滞,遇到上下文有相同的字词重复出现的情况.就用近义词代替,避免“同字互出”。这种情况在连用结构相同的句子时,更为常见。试找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近义词,井附上相关的句子。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2)席卷天下。

  (3)南取汉中。          (4)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5)宰割天下。           (6)蒙故业。

  (7)率疲敝之卒。          (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答:

  6.对下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有: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A.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认为天下百姓从此懦弱无能。

  B.收缴天下的兵器,把它们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认为天下百姓从此懦弱无能。

  C.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用这个办法削弱天下百姓。

  D.收缴天下的兵器,把它们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经过铸造做成十二个金属人,用这个办法来削弱天下百姓。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A.(秦始皇)踏上华山修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上占据亿丈高的城堡,下面临不可测度的深渊,自以为(他的江山)十分坚固。

  G.(秦始皇)踏上华山、凭借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他的江山)十分坚固。

  C.(秦始皇)凭借华山筑城,占据着亿丈高的城墙,凭借黄河修护城河,面对着不可测量的深渊,把它们当作坚固的防卸工事。

  D.(秦始皇)凭借华山当做城墙,凭借黄河当做护城河,占据着亿丈高的城墙,面对着不可测量的深渊,把它们当作坚固的防卸工事。

  7.参考括号内的注释,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1)-(3)题。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施展)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治)天下始(前提)。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通”罹”,遭遇)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掌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

  (1)指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的词语:

  ①先诈力而后仁义。

  ②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

  ③秦离战国而王天下。

  (2)这些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它为什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答:

  (3)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

  8.下面有两首诗,一首是李商隐写的《贾生》,一首是毛泽东写的《贾谊》,请品读后答题。

  贾生 李商隐 贾 谊 毛泽东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世无伦,

  贾生才调更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可怜夜半虚前席, 梁王堕马寻常事,

  不问苍生问鬼神。 何须哀伤付一生。

  注:《贾生》诗的背景是:贾生自长沙返回,被汉文帝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动靠近对方,形容听得入神)。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1)对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贾生才调更无伦”,毛诗将“更”改为“世”,更突出了贾谊是旷世少有的才人,表现了诗人对贾生的赞美之情。

  B.毛诗“哭泣情怀吊屈文”,指的是贾谊的《吊屈原赋》,作者引此旨在感叹屈谊和屈原一样失意不得志。

  C.李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以汉文帝“虚前席”的行动,从侧面表现了贾谊令汉文帝折服的学问和才能。

  D.李诗“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内中也含“可悲、可叹”之意。毛诗“寻常”,是“平常、普通”,不值得小题大做的意思。

  (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宣室求贤”“夜半虚席”,在一般封建士大夫心目中,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李商隐却独具只眼,翻出新意。

  B.《贾生》前三句极力描写汉文帝如何虚心向贾生求教,渲染一代圣君的形象,最后一句跌出真意,原来汉文帝是一个“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昏君啊。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

  C.《贾谊》对贾谊因梁王堕马哀伤而死,深表惋惜。贾谊既以天下为己任,却又为梁王陪上一条性命,真是不值得啊!暗中批评贾谊心胸过于狭窄。

  D.《贾谊》启示我们,一个人怀才不遇,原因是多方面的,贾谊仕途多舛、賷志而没,在很大程度上事属偶然,如果不是梁王堕马,他的后半生又当如何?

  9.古人探讨秦之兴亡的诗文很多,你是否也感兴趣?请于课后把这些诗文搜集整理一下,看看自己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写一篇短文发表出来,好吗?。

  答:

8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