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2017高考历史新文化运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时间: 思晴2 历史备考

  2017高考历史新文化运动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3题)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3.(2008年海南高考19题)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A.取得了重大突破 D.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4.(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题)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5.(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8题)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6.(2009年上海高考20题)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7.(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8题)“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8.(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7题)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9.(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4题)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0.(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5题)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11.(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4题)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12.(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13.(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5题)《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14.(2010高考广东文综16题)“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5.(2011年海南高考18题)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16.(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6题)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

  17.(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8题)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2017高考历史新文化运动专项练习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8.(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7题)(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8分)

  (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12分)

  (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12分)

  19.(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38题)(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8分)

  20.(2008年海南高考32题)据材料回答问题(8分)

  改良文学之声,已起于国中,赞成反对者居其半。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议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其故何哉?盖以吾国文化,倘已至文言一致地步,则以国语为文,达意状物,岂非天经地义,尚有何种疑义必待讨论乎?其必欲摈弃国语文学,而悍然以古文为文学正宗者,犹之清初历家排斥西法,乾嘉畴人非难地球绕日之说,吾辈实无余闲与之作此无谓之讨论也!

  ——陈独秀答胡适函(1917年)

  (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对文言与白话之争性质的判断及他对反对者的态度。(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就陈独秀对白话文反对者的态度进行评论。(5分)

  21.(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39题)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2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4分)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2分)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2分)

  下一页查看>>>2017高考历史新文化运动专项练习题答案附解析

9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