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复习

时间: 焯杰2 历史备考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土地制度的演变

  【合作探究】如何认识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时期,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我国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分别是这一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四五千年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逐步被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和生活所取代,私有制、贫富和贵贱分化、阶级和国家随之产生。我国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传说中的炎帝、黄帝、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商周井田制)

  (1)井田制的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参看甲骨文的“田”字)。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井田制下土地所有制性质?

  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实质上是一种土地私有制。

  (2)井田制的瓦解:

  1)过程: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发展)──私田的增加──井田制的日趋瓦解──鲁国等各诸侯国改革税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的形成。

  2)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

  3)瓦解表现:①春秋: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内容、实质);②战国: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等。

  4)三大变化:①所有制关系:国有——→私有;②阶级关系:奴隶主——→地主,奴隶——→佃农;③分配方式:交纳贡赋——→交纳地租。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在春秋时期生产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3)主要形式:

  ①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或基础):春秋战国到建国初

  地主经营,来源广泛,土地兼并是最主要的来源和扩大途径。

  ②农民土地所有制(重要补充):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自耕农经营,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君主土地私有制: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收入归君主私人开支。

  ④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和均田制,这是封建国家在不同时期管理和使用政府控制的土地的形式。

  曹操为解决军粮供应的困难和安置流民推行屯田制。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屯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屯田制是曹魏政权以军事强制形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地租剥削的一种土地制度。屯田农民按军事编制固定在土地上,按土地的实际收获量向官府分成交纳田租。军屯以军营为单位进行生产。屯田制的推行对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除曹魏外,许多封建王朝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屯田。

  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4)问题:土地兼并

  ①兼并的原因:A.根源: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土地的买卖就成为了土地兼并的主要方式);B.封建经济的发展等。

  ② 措施:北魏至明朝

  ③结果:不能真正阻止

  (5)变化规律:土地趋向私有化

  (6)两个特点:土地私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

  【合作探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解体。

  奴隶社会实行土地的国有制──井田制,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在井田之外出现大量私田。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

  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唐后期起,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明朝中后期起,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纷纷丧失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它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1、原因:

  【合作探究】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基础;②战国: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③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④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2、目的:①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②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3、内容: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4、概况:

  ①商周时期:国家曾支持商业的发展。后来,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②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这一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③西汉初年:为了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④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特别提示:对重农抑商的评价要运用辩证的方法,应该注意其发展的阶段性差异。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发展社会经济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积极作用,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压制和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5、评价: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作用各有侧重。

  【合作探究】明清重农抑商政策有何影响?

  ①消极影响: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重农抑商”政策就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强化了自然经济,而且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C.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D.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E.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②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提炼观点,谈谈明清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

  ①明清统治者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

  ②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明清两代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限制了民营商业的经营范围,从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明清两代对民营商业征税不仅税率高,税目繁多而且关卡林立。

  ④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⑤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明清两代在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都设有官营手工场所,如“官窑”“官坊”,这些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宫廷消费、赏赐和政府间的贸易活动。它的存在大大限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但也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产品市场,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代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情况

  (1)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没有中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郑和下西洋。

  (2)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朝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沿海地区海外贸易蓬勃发展。

  【合作探究】明初实行“海禁”的原因是什么?海禁政策造成什么影响?

  14世纪日本南北朝时,在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为浪人,他们与活跃于九州四国间的走私商人勾结,在中国沿海进行走私、抢劫。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一部分封建主与寺院大地主支持海盗活动,倭寇日趋活跃。16世纪中叶,倭寇与东南沿海当地土豪、奸商、流氓、海盗勾结,倭患日趋严重,倭患危及到明朝统治。因此,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

  “海禁”的实行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2、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1)概念: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政府实行的限制对外贸易、交往的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不是禁绝。

  (2)实行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②根本原因: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③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④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外贸情况: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正常的海外贸易,陷入停顿;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口通商;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4)评价:

  【合作探究】闭关锁国有什么影响?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合作探究】闭关锁国如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合作探究】闭关锁国政策如何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由于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合作探究】闭关锁国是否具有积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

  以上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复习,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65616